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迪卡侬的公路车和崔克闪电这些大牌甚至是捷安特美利达的车子有什么区别?

2018-03-05体育

谢邀

2月22日更新

主要是看了评论,觉得有几个地方争议比较大。说明一下。

1.此篇回答确实有广告嫌疑,您要认为是广告呢您可以就这么认为,我确实绝对迪卡侬需要做一些广告宣传。但是我费这么大劲写这个答案并不能给我带来任何的利益。只是简单说明一下。

2.回答里只是说了器材对业余玩家影响不大,并不代表没有影响,我没说过BTWIN和捷安特等行业大佬没有差距,我自己是CAAD10我为什么没骑BTWIN的原因是稍微有些铝架情怀但是BTWIN的顶级铝架并不能满足我的需求。如果要比较的话可以拿同价位其他品牌的车来比较,不要拿级别压制。退一步说捷安特是牛逼我也没说人捷安特不牛逼啊,我都明确说我服气了你还想要我怎样?

3.边界效应为了将符合标准的竞技自行车发展的更好肯定会有厂商做各种优化,当然你只能看数据你又没有风洞就光气动车来说VENGE和马东和PP谁好?不用吹,你是粉就粉吧。不用跟我争论PP就是比你迪卡侬顶级好,没毛病啊老铁,你怎么不看看这俩差多少钱呢?

4.轮组问题谁也别吹,这东西就是一分钱一分货,你整车再牛逼的轮组也不是你自己生产的吧,一样是买人家的组装,为什么?研发全在车架上了,没钱没人没技术做轮组(这也就体现出捷安特牛逼的地方了,除了变速什么都有,还都是自己生产的)

利益相关迪卡侬某门店cycle员工,非资深我老板很流啤。题主问题可以说涉及方面很广泛,我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完全解答,只能说尽量,因为今天还在上班,缓更。可能有些调理不清,如果有时间会尽量查阅一些资料来完善一下。

先说一下行业现状。

公路自行车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一张饼,我们常见的自行车品牌实际上也是从三大环赛上了解到的包括闪电/崔克/蚕蛹/捷安特/美利达等,这里至少涉及到10几个品牌,包括几十家配件品牌,这些品牌知名度之所以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赞助,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厂商赞助某车队大环赛按照每辆车4w来算,那么一个车队一个赛季至少需要60w+的钱,那这些钱谁出呢?买家和爱好者出。出去这些赞助,研发/广告/生产运输等全产业链的东西都需要钱,这么多钱就会算在买家身上。除去我们熟知的这些品牌以外欧洲国家/日本80年代/美国等自行车文化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品牌,这些品牌不厉害么?当然不是,尤其日本,80年代可以说在世界上非常知名,由于发展战略的失误才导致现在的情况。为什么不赞助?弊>利,赞助知名车手实际上非常贵的,普通车手想拿成绩哪那么简单,没成绩没曝光率没收益,钱就打水漂了。只有部分世界顶级的厂商,靠自行车吃饭的,才会去赞助,这个也和商业策略相关。小众定制品牌能做到一些超越普通数据的车,无法量产自然无法赞助。那么那些不赞助的厂商不厉害么?自然不是。 BTWIN法国里尔总部是欧洲最大的自行车工厂,从设计研发到组装组装生产到测试销售全部本地完成。如果说闪电点了科技点的话那BTWIN算是点了工业点。以现有的原材料和科技制造出可靠好用的自行车。同时BTWIN测试严格是欧洲出名的,BTWIN车辆在全世界销售需要符合世界各国的标准,同时BTWIM本身测试要求就比欧盟标准高50%。所以BTWIN也敢说出终身质保(金属车架+硬叉+把横+把立)别小看这几个字,很多厂商不敢。

再说UCI吧,这个世界上真正牛逼的自行车不符合UCI认证,比如射歪了P5.真TT里的猛兽,超前的设计理念,全极致气动化造型导致这两猛兽无法参加任何UCI组织的赛事,所以UCI认证现在看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联盟用来收益和维护权威的一种方式。所以这个认证是加分项同时也是减分项。去掉这些限制真的好么?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坏,例如6.8kg的限重现在看来就可笑至极了。

接着是企业策略

我们拿捷安特来举例,捷安特是世界自行车领域bug级企业之二,另一个是禧玛诺,捷安特承包世界上大部分自行车生产工作(可能你骑的车就是台湾大妈生产的)捷安特也赞助大环赛,但是在大环赛上见过捷安特的轮子么?是真的不行么?就今年环广西的情况来看不是的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轮子省钱非得买人家的?这就是捷安特自己的想法了,我觉得近几年就会出现全捷安特零件的大环赛车辆,而捷安特的轮子价格也会上去。再看捷安特的定价,在大陆也算是良心企业了,没比迪卡侬贵多少(如果说真让我说服那个自行车企业也就捷安特了)你去看国外捷安特定价,贵的一匹,人家是高端顶级车型一般人买不起,国外粉丝极多。那为什么捷安特前几年在大陆全是菜车呢?因为你大陆不认可,我们是自行车大国但是绝对不是自行车运动大国,这和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赛事之一我们完全没份,连人家毛都吃不到,近两年场地车还拿了一个冠军,你看三大环赛5大古典赛有几个亚洲人?迪卡侬现在的情况就和捷安特前两年一样,牛逼的玩意根本不给你,大陆不出售,你去看BTWIN官网很多车型大陆听都没听说过。这就是企业策略问题,迪卡侬认为大陆的公路自行车运动氛围不足以消费这些高端车型,同时BTWIN的品牌认可度没有那么高既然摆出来可能也不买那索性就不摆了。当然引进一个产品简单,引进一条产线或者产业链就非常非常难了,因为迪卡侬是外企,守法成本奇高无比。所以,可以说是多方面原因吧。


最后一个性能问题

如果你看过美利达今年瑞克多的数据就能发现,换算成百分百数值很高,表格显示的差距很大,再看横坐标和实际数据就会发现以40km/h行进200km只节省了几w,同时车架本身也省了几百克(还不知道是不是实称)这些数据对pro车手影响大么?我相信可能有轻微的影响,但不是很大,厉害的是车手而不是车。普通人很难发挥出一辆竞赛自行车的全部性能,大多数是身体不行器材凑或者完全装逼用,很多人买闪电崔克的原因单纯是为了逼格(闪电的特殊涂装就得大几K的价格)所以BTWIN把这些看似逼格很高的玩意换成了实用的且平价的商品(品牌在大陆的定为就是推广运动「让运动触手可及」)105和UT的差距对你来说真的重要么?850克的碳架和1000克出头的气动架加成对你来说重要么?我相信这个答案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否定的,所以BTWIN把这些东西变成了实质性的价格优惠。再加上BTWIN在大陆是全产业链品牌包括加工生产,运输到销售售后全都是自己的,所以把成本压的极低,低到什么程度,可能一辆车只赚几十块钱。所以BTWIN的车便宜点像假的。

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某些国产车看起来参数差不多比BTWIN还便宜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引入质量(单纯是名字)作为单独的解答。

他成本比我高买的比我便宜怎么可能?企业的目的都是盈利,在哪挣钱?原材料上。以碳纤维车架为例,宣传的是东丽T800的碳纤维,那么碳布的编制标准是多少?车加上用了多少的这种碳纤维?生产水平怎么样?我们都知道碳纤维车架是碳布一层一层粘起来的,涉及到碳布标准?胶水(树脂)的多少?加工方法这些生产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厂商绝对不会给你宣传出来的,这也就导致了为什么国产低端碳架比较重甚至性能还不如某些顶级铝架这些问题,碳纤维只是噱头,互联网思维造车根本不可能,因为产业链不允许。包括假车架。他说这是闪电代工厂出来的盈余车架,实际上没经过闪电自己测试的架子有谱么?今年的新闻不是也报道了联合打假端掉了一个正规的闪电代工厂么?所以自行车领域根本没有什么2k买顶级的传说,2k你连BTWIN这种面向大众竞技的架子都买不了更别说要拿去大环赛参加比赛的架子了,碳纤维原材料几乎日本垄断,你没技术只能交钱。

最后补个彩蛋来说一下像迪卡侬这样的大企业在大陆的合法成本有多高。

17年有一批14寸童车被央视曝出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要求召回,这批车同时期一共只有200多辆,全中国门店开始召回给顾客提供维修/免费更换/全额退款(三选一)的解决办法。实际上哪里出问题了呢?刹车线的线冒(没错就是封住刹车线/变速线为了后期维护剩下的那部分的小线冒)因为无法承重10kg(还是5kg我忘了,维修要求是拿着同等质量的哑铃片拴在线冒上把车拎起来悬空多少秒哑铃片不掉下来合格)说有潜在风险要求召回 。

还有迪卡侬quechua的一个睡袋要求召回的原因更迷,儿童睡袋打包起来需要绳子封口,这个绳子在展开之后会吊在外面,说有窒息风险要求全部召回。

暂时这些,有问题可以留言尽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