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9月23日,美国国防部宣布,鉴于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冲突迅速升级,从而显著提高了整个地区发生大规模战争的风险,美国决定向中东地区增派少量部队。目前,美国在该地区已有约4万名驻军。此外,美国海军的「哈里·杜鲁门」号航母、两艘驱逐舰和一艘巡洋舰已于23日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军港启航,前往第六舰队负责的欧洲海域执行定期部署任务。美国可能会同时部署「哈里·杜鲁门」号航母与驻扎在阿拉伯湾的「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以应对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随着局势的不断升级,国际社会对黎巴嫩和以色列冲突可能演变为全面战争表示担忧。当地时间24日,英国首相斯塔默、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巴基斯坦外交部和阿联酋外交部等多个方面纷纷表示,以色列对黎巴嫩的空袭具有高度危险性,并警告中东地区面临被卷入更大规模冲突的风险。他们呼吁国际社会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以缓解当前的地区紧张局势。
联合国安理会于9月25日再次就黎巴嫩和以色列局势召开紧急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安理会保持一致立场,制止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在「蓝线」地区不断升级的暴力活动。古特雷斯指出,大量黎巴嫩平民被迫流离失所,以色列的军事目标和居民区也频繁遭到真主党袭击,目前的形势十分严峻,几近地区性灾难性战争边缘,双方必须停止敌对行动。阿拉伯联盟国家外长对该冲突的严重后果提出警告,认为其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地区战争,进而影响整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埃及方面要求国际社会紧急进行干预。
9月26日,以色列拒绝了美国支持的一项与黎巴嫩真主党停火的协议,并再次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进行军事打击。以色列此举被认为是无视其主要盟友美国的立场。尽管如此,美国和法国仍在努力实现之前提出的21天立即停火计划,并强调谈判仍在继续进行。同时,以色列对黎巴嫩的攻击并未停止。据黎巴嫩卫生部门26日透露,一架以色列战机袭击了贝鲁特外围地区,导致2人死亡,15人受伤。自23日以来,黎巴嫩已有超过600人在一系列袭击中丧生。
以色列目前对黎巴嫩的军事行动表现出显著的主动性。许多以色列人认为,该国在黎巴嫩境内的军事行动,包括上周发生的传呼机爆炸事件以及最近的空袭,均被视为「成功的」行动。以色列国防军于9月25日宣布,已召集两个预备役旅以开展「北部的军事行动」。这一举动被广泛解读为以色列可能对黎巴嫩发动地面进攻的前兆。然而,以色列国民对1982年和2006年两次战争的血腥记忆挥之不去,这使得他们对再次发动地面行动更加慎重。如果以色列军队对真主党发动地面进攻,则真主党实际控制的大片区域可能会落入以色列手中。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黎巴嫩方向设定的新目标是确保北部地区的军民能够安全返乡。为实现这一目标,内塔尼亚胡可能会继续采取「定点清除」行动,瞄准真主党高层,摧毁其通讯系统和发射装置,同时通过大规模空袭配合「地面进攻的准备和威胁」。此外,还将动员美国对伊朗施加压力,寻求在停止袭扰以色列北部地区、支持哈马斯以及在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建立所谓安全区等议题上逼迫真主党做出让步。然而,从目前形势来看,双方的较量在短期内必然会非常激烈。为了避免最终遭遇政治清算的结果,内塔尼亚胡或最终不得不选择派遣地面部队。
根据黎巴嫩政府下属灾害风险管理小组于9月26日发布的声明,自去年10月初以来,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已导致黎巴嫩境内1540人死亡、5410人受伤。以色列当日对黎巴嫩多个地区发动了115次袭击,造成60人死亡、81人受伤。在过去24小时内,黎巴嫩境内150处安置中心共登记了3.35万名流离失所者,目前全国565处安置中心累计登记了7.71万名流离失所者。此外,由于以色列的空袭,过去两天共有1.56万名叙利亚人和1.61万名黎巴嫩人逃往邻国叙利亚。
自2023年10月爆发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黎巴嫩真主党持续在黎以边境与以色列军队交火,以此支援在加沙地带作战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随着黎巴嫩指责以色列制造通信设备爆炸事件,黎以冲突骤然升级。10月24日,美国总统约瑟夫·拜登表示,以色列与黎巴嫩爆发「全面战争」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对此,黎巴嫩外长哈比卜回应称,作为以色列的亲密盟友和主要军火供应国,美国本应在解决问题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言辞似乎只是空洞无力。
当地时间9月26日,黎巴嫩外交与移民部长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表讲话,指出以色列近期发动的袭击「威胁着黎巴嫩的生存」,黎巴嫩人民的未来与繁荣处于危险之中。黎巴嫩「愈发坚定地诉诸国际法寻求保护」,并呼吁各国尊重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该决议是在2006年以色列与黎巴嫩冲突后通过的,旨在扩大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职责授权,并增加兵力部署,以保障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安全。他强调,「这一决议不仅是一份文件,更是国际社会对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