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体「谈」记忆|从「国脚」到「飞将军」,这位海归华侨的身份真不简单!

2024-04-24体育

读【上海体育史话】

寻体育历史记忆

【上海体育史话】于1982年10月发刊

是讲述上海体育故事

推动上海体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随小体

从史话里探索更多上海体育记忆

4月27日

上海海港与上海申花

将在中超联赛中

再次上演德比大战

说到中国足球

你知道这位拥有

「双重身份」的华侨国脚吗?

他就是本期体「谈」记忆的主角

球场「猛张飞」——陈镇和

华侨归根 种下足球梦

陈镇和,1906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城镇一厦门籍华侨富商家庭。

1918年,其父陈金山送12岁的陈镇和等姐弟三人回家乡鼓浪屿英华中学(现厦门二中)就读,临行叮咛再三:「吾祖上乃炎黄子孙,汝等勿忘祖国!」

厦门英华中学旧址(现厦门第二中学)百友楼

据复旦大学教授何丙仲先生考证,陈镇和在南洋时,离家不远处就有个足球场,他经常到那里去看比赛。英华中学素以足球运动而著称,据说当年英国牧师山雅各创办中学时,就将现代足球带到了这里,而陈镇和恰好在南洋时就喜爱足球。

陈镇和在此积极加入学校足球队,接受严格的足球训练。经常随学校足球队到泉州、福州和汕头等地与当地友校进行比赛,为日后球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少成名 足坛露锋芒

1926年,陈镇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酷爱足球的他,很快成了暨南大学足球队中的一员。1927年他和同学们组建中华队,是当时中国校园最早的足球队之一。

陈镇和在这支足球队当中司职前卫,是队伍的中流砥柱。他们成绩斐然,连续九次获得了江南八所大学足球比赛冠军。被称为「现代足球鼻祖」的英国,还曾组队到上海,与陈镇和所在的中华队进行比赛。中华队竟以4:3打败了英格兰队,轰动整个上海足坛,陈镇和由此获称「国脚」的美誉。

绿茵场上年少成名的陈镇和,被当时国内顶尖的乐华足球队看中,将其纳入麾下,成为这支球队的绝对主力。

那年,他刚满21岁。

成绩斐然 球场「猛张飞」

1926年加入乐华足球队后,陈镇和便以学生「国脚」的身份,多次为国出征。

同年,他曾与球王李惠堂同任锋位,并以4:1打败了连得九届「史考特」杯冠军的腊克斯队,首创华人球队打败「西联会」冠军队的历史记录;1927年,随乐华队连获得上海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赛三项冠军;1928年又在「西联会」组织的甲组比赛中获得冠军,同时取得新设的高级杯赛冠军;1930年由乐华队代表中国参加「西联会」组织的第21届「国际杯」赛并取得冠军。在这一系列的赛事中,陈镇和都作为主力队员参加。

乐华足球队获得上海中西足球联合会冠军

陈镇和在国内名声大噪的同时,国际也名声赫赫。他1927年以后曾先后与李惠堂、周贤言等队友一起出访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尼等国。1930年曾被选入中国队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比赛结果与日本并列冠军;1936年在「国际杯」足球比赛中,第四次为中华队夺得冠军。同年,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经选拔,陈镇和被选入中国足球队,在奥运会比赛期间曾表现出较好的技术特长和良好的道德作风,为国家树立了较好的形象。

中国奥运的主要阵容(二排中间为陈镇和)

柏林奥运会中英足球比赛

柏林奥运会中英足球比赛

陈镇和踢球的特点是:快速勇猛,积极顽强,有「满场飞、勇冠三军」的美名,再加上他在球场上骁勇善战,又有「猛张飞」的美名,曾被【南洋日报】赞誉为「足迹遍球场、八面呈威风」。

赤子之心 变身「飞将军」

1932年日本军队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陈镇和怀着赤子之心,毅然走上了抗战救国的道路。

1933年,他在广州加入广东空军。1936年「两广事变」后,广东空军被蒋介石收买,陈镇和不愿投降再度重返上海。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再次于昆明加入空军。

当时【大公报】还为他写了一篇报道:现在许多南国的球迷们或许要奇怪,怎么陈镇和竟无声无息地从体育界失踪了呢?四五个年头的沉默,把一个球王转化为一个保卫祖国的飞将军了。其实陈镇和还在踢球,他粗健有力的右足现在用力踏在降升舱板上,他用力把右足蹬出去,要把日本飞进中国阵地的大球都踢回日本阵地、粉碎在球门里。千百万球迷可不必因为失却了眼福而嗟叹,要为这个年轻的球王在天空用生命击球而喝彩。

从昆明毕业后,陈镇和驻防在西北一带,1941年1月28日在兰州上空为国牺牲,享年35岁。

报纸报道陈镇和殉国

烈士已逝,这位年轻的足球猛将球场如人生,勇猛顽强。历史见证着他,他是球场将星,亦是空军猛禽。

在陈镇和生前给国家队队友的信件中,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我生为中华民族豪杰,死亦为中华民族鬼雄。待到抗战胜利之日,就是与众球友重返球坛之时。

球场没能等回这位「飞将军」,但他积极勇猛的人生态度将与我们同存,在足坛与史话中亘古长青、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