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题:霸权逻辑无规则秩序可言——起底美国政治「领导力赤字」
新华社记者谢彬彬
美国官员经常会重复一句话,「美国是世界的‘领导者’」。世界的「领导者」,应当是在团结国际社会推动人类和平与繁荣方面展现强大领导力、影响力的国家。然而,对照美国近年来「退群毁约」「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以及煽动阵营对抗的现实来看,距离其自封的世界「领导者」的定位相去甚远。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投射效应」,美国越强调全球领导力,实际上越反映其全球领导力、影响力的缺失,只能通过口头上反复强调来证明自己拥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强势崛起,冷战后更是成为唯一超级大国,自视为理所当然的世界「领导者」。但美国把「领导」混同于「霸权」,在世界各地恃强凌弱、强取豪夺,其「霸权霸道霸凌」行径让世界各国深恶痛绝。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美国仍抱守不合时宜的霸权逻辑,沉浸在不切实际的「领导」世界、满足自我的美好幻境中。殊不知,国际社会已越发看清,美国自诩的「领导地位」实属德不配位,其全球领导力已出现巨大赤字。
美国领导力的缺失,缺在危机面前没有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面对全球性危机挑战,美国不仅推卸责任、逃避义务,还为一己私利阻碍形成全球应对合力,既没有体现出「领导者」应有的作用和贡献,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和认可。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美国置国际社会和平呼声于不顾,毫不掩饰地「拉偏架」,多次阻挠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要求停火的决议草案,引发众多国家强烈不满。气候变化问题迫在眉睫,美国对气候多边议程先退又进,拖欠对发展中国家承诺的气候援助资金,还试图借气变议题控制绿色产业供应链,通过气候治理来维系美国的「领导地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是美国对外塑造世界「领袖」形象的话术包装,但美国空谈大于行动,其「领导地位」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早已备受质疑。
美国领导力的缺失,缺在其重「利」轻「义」的本色,意图将世界拖入存量博弈,而非创造增量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脆弱乏力、诸多难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解决,但美国却顽固坚持「精致的利己主义」,利用霸权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将国内矛盾和风险转嫁给整个世界,这样的「领导」不仅失「德」,长远看损人也难利己。美联储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导致美国国内通胀高企,其引发的全球性通胀严重伤害了发展中国家和底层民众;为抑制国内通胀,美联储又持续加息,令不少国家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偿债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加剧;为谋取经济利益,美国不断挑起经贸摩擦,肆意破坏和践踏国际贸易规则和多边经贸秩序;为促使制造业回流本土,美国动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他国肆意挥舞制裁大棒,引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连锁负面效应,破坏国际市场秩序……美国长期奉行「美国优先」,其背弃国际道义的行为不仅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也让自身利益受损、信誉扫地。
美国领导力的缺失,缺在其既无能力也无意愿推动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变革。时至今日,美国的官员和学者仍大言不惭鼓吹,如果没有美国的「领导」,世界将陷入「混乱」。但现实是,越来越多国家勇敢地对美国的「领导」说不,呼吁建立一个以实现世界整体发展为理想目标的全球治理体系和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英国【泰晤士报】网站刊登的文章【摇摇欲坠的美国正失去对世界秩序的掌控】指出,美国领导人说「美国的领导作用使世界团结在一起」,但世界并没有被白宫的言论所左右,而是被鼓励走自己的路。究其根本,在于美国仍然抱持不合时宜的强权思维、单边思维和冷战思维,与追求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格格不入。多边主义是人类必然选择,扩大合作、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广泛诉求。但美国仍不愿放下霸权执念,肆意操弄意识形态工具,挑动阵营对抗,构筑「小院高墙」,以霸权压制平等、用霸道破坏公平、搞霸凌遏制发展,将自身置于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的对立面。美国政客炮制的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则是美国的「家法帮规」,所谓的「规则」就是美国说一不二的霸道规则,所谓的「秩序」就是「美国优先」的霸权秩序。
阿联酋【国民报】网站刊文指出,美国在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的所作所为充分表明,「规则」是给他人制定的,美国及其盟友完全不受约束。意大利国际问题专家贾恩卡洛·埃利亚·瓦洛里则一针见血指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际上就是另一种版本的强权政治。」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资深政治分析家马尔万·比沙拉撰文指出,美国试图通过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挽救其领导力,但没能成功。
逃避责任、背弃道义,既是美国无力「领导」世界的事实呈现,也是其霸权逻辑的现实投射。世界不会听任一个国家发号施令,也不会把人类命运交由一国决定。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所说,这个世界不需要任何霸权,美国应该放弃「领导」世界的念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