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还真挺想回答一下的,因为特别喜欢他的技战术,所以看他比赛训练视频非常多,包括了各个时间段都仔细看过。不过绝对不是专业角度而是业余票友。
1. 网球策略选择的结果
就拿这次澳网对阵费德勒的比赛来看,只要德约扛住了费德勒的几板加速进攻,进入中低节奏的底线控制阶段,这时候球速远不如费德勒进攻的时候快,但是难以招架的反而是费德勒,几个调动之后局面就完全导向德约,年轻的打年老的球员通常是加速加力,利用更快的反应速度和身体素质力图冲垮对手,也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比如蒂姆今年对纳达尔和德约都是这样干的(一次成功了,一次差一点成功了)。德约科维奇早年也是这样的,大约07-09年?面对费德勒基本就是和费德勒对轰,打球比较释放不过失误也比现在多,并不是今天看到的样子,后来发现对轰和轰不过费德勒,轰不死纳达尔,不甘万年老三,在打法上就战略性的选择了减少进攻,利用控制积累优势,再获得机会。
也就是说,德约可以放开了抡,但是他选择用另一种方式比赛,因此他降低节奏延长拍数,一方面对于自己每一拍的出球速度要求会降低,另一方面对于深度的要求增加(又慢又浅是送人机会),因此他现在(11年之后)失误少,球深度好。
2. 性格变化
他年轻时候性格还是比较急躁的,童年就目睹了家园让美国人轰炸,后来长期离家在外学网球,性格里面就不像纳达尔那样一直就很刚毅稳定(纳达尔所有的网球学习都是跟着叔叔在家乡马洛卡),成为职业选手之后也是起起伏伏很久,长期的升升降降不稳定对他是一种很好的磨炼,大破大立之后性格反而就变的更加稳定了,更关键的是更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发泄的时候也不会强行憋着,不过发泄之后(比如摔球拍)往往还是可以保持正常状态,甚至更好更稳定。。。
2010年被一个塞尔维亚的营养学家在电视上发现德约也许是麸质过敏体质(看电视诊断,也够强的了),后来加入德约团队之后帮助他改变饮食,后来就是2011年的爆发,这个大家都知道了,不过那次我想对他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影响,那次一个来自他完全陌生领域的人竟然「拯救」了他的网球,这种对他心灵的冲击导致他有一种轻信他人的成分(我自己主观猜测的),后来的信什么冥想大师(尽管后来发现冥想大师这个不是很靠谱)也有类似的影子。如果有人对德约说,你干啥干啥就会赢得比赛,然后弄出一种高深莫测的理论,我想他多半是会信的,后来德约说他想象那些欢呼声是给自己的而不是费德勒,我是真的信他能做到,因此越是关键的时候,德约反而越大心脏,他的这种还和纳达尔的那种不太一样,纳达尔是那种「我擦,对方破发点了,不怕莫慌,看我集中注意力干死他!」,德约是那种「我擦,对方破发点了,莫慌,你看大家在为我欢呼!看我发一个好球然后和他磨!只要我不失误那就一定会赢的!」。这种心态下,简直稳如老狗。
3. 身体原因
德约爆发力很好跑得快,对德约放小球风险大,因此只能底线和他周旋,而这就是他希望的,同时瘦长柔韧性好,场地覆盖面很大,很难让他失位,如果经常失位了那肯定也就不稳定了;
4. 技术+球拍原因
他的挥拍长度很大,加速距离很长,每次挥拍的一致性很好,这也是球深度稳定的原因之一,反手是手感天赋俱佳,正手是3/4西方(也就是介于半西方和西方),想要旋转也比较容易,自由度更高手腕关节相对比较稳定,自由度低的肘关节被利用的更多,因此出球也稳定。
德约的球拍是那种典型的重型去极性球拍,静态质量和挥重都很大(挥重在他巅峰时候是370,现在是360,降低一点保护胳膊肘),去极性就是球拍的质量分布更加靠近中心而不是两端,这种球拍就是非常偏向稳定控制的类型,再结合他的技术,简直就是底线机器,极性的代表就是费纳,这样的球拍出球更加犀利,拍头容易加速,旋转更好,稳定性不如去极性的球拍。
另外我猜测德约在早年的时候(07-09年)球拍没有这样重,那个时候他节奏很快,高压球相当不错,后来加重应该是为了适应他降速控制的打法,不过高压网前等需要快速反应的部分就被牺牲了一些了,他的小球就很不错,手感是很好的。
总之,德约在费纳之外又走出了一条通往顶峰的路线,对于网球的进步推动同样是巨大的。
根据随想随写了一下,也不是很严谨,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