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王楚钦和樊振东谁的反手技术更加先进?

2021-09-05体育

看到是我喜欢的一个UP主提问,认认真真回答一波。

个人认为目前从实战和成绩的检验中,樊振东的反手 体系 更完备和先进一些,但是王楚钦的反手体系在理论层面似乎可以更先进一些。

光是某一项技术的精进其实不能代表整套体系的先进性。其实樊振东为了他全局的发展,现在的反手体系是牺牲了一部分原来凶猛的技术的。

从区域,攻防,左右来讲反手体系。

区域的台内,近台,中近台和远台各自使用的技术和战术目标都不同。

樊振东的台内技术有反手摆短和劈长,用来控制对手上手或者对手被迫上手,质量不高,但是长短刚刚好樊振东可以借力,这个战术目标就算达成,基本是传统台内技术的延续。拧拉在之前的技术体系里主要用来发抢或者接发抢,现在更强调作为一种突袭手段,就是说不要求每个球都拧拉上手,摆短一板再上手或者突然拧大角度。首先这个技术并没有被限制,而是要在恰当的时间突然袭击一下,让对手毫无防备丢分。其实我觉得这点改变蛮好的,毕竟大家都知道你樊振东一定是要拧拉的,关键是你什么时候拧,拧到哪,你目的是什么,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增加了威胁程度。樊振东基本没有翻挑,都是全拧或者侧拧,线路上目前多样。

近台快撕是主要的技术手段,目的保证他相持的节奏,质量,速度,但是目前弧线不太稳定,对于对手节奏变化过快有时候处理的比较粗糙。最著名的抢点变线也在近台,基本是核心杀招啊,抢点变线的难点一个是要抢在球的上升期,这个时候的旋转不强烈,可以自己主动加质量。第二个就是变线的实机,如果自己的质量低,威胁不够,那么要么就会被对手拖着无法变线,要么就是变线质量太低,对手严防正手就可以护住。三是变线的角度,角度要足够刁钻,并不是说只有正手大角度才是最合适的位置,抢点变线不是只有变直线,还有斜线也可以选择,只是你出手就需要能迅速解决战斗,不然还原太慢,后续衔接不上就把局势变被动了。还有一些能够看到但是不算主武器的反手弹击(肯定是王涛教的),反手加压摁,也都是会用,频次不太多。

他在近台和中近台通用的一个战术点就是撞击>摩擦,这个区域内追求速度而非绝对质量,用快克转。

中近台就是我们能看到经常对付长球或者半出台的反手起下旋,反手反拉之类的,基本是樊振东高质量的拉球都是在这个区域完成的,战术目的基本就是直接得分或者打相持,这个时候的战术点在于用力克转,最好是不要把战场拖到远台,因为这个区域樊振东的发力是最舒服的。和刚出道的时候相比,这个区域内樊振东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深蹲和后撤步变少了,动作还原和衔接变快了,也是我觉得蛮合理的一个点,因为现在谁也不敢保证一板子冲死对手,有机会能转侧身不香么?当然肯定是牺牲了部分质量,但是用质量的发力空间换取了比赛更早的进入樊振东最擅长的相持环节,空间换取了时间,也能让自己有调度走回近台的可能性。

远台的话,反手拉加转比拉前冲更多,这样的战术目的是为了保证上台率和让自己的站位尽量恢复稳定。远台的时候随意发力,球可能满场跑,所以既能保持自己的进攻优势,还要保证上台率,就要提高旋转的使用,这个时候的旋转>摩擦,战术点是用转保上台,只要你也被我打得不能抬头,我就走回中近台或者近台,夯死你。比较经典的战役就是去年和皮皮虾那场,那个精彩球就是,远台我保证我上台并且你也拉不穿我,我就往前走,保证自己有了发力空间再放大。

区域上的技战术的合理分配,我认为是樊振东反手体系先进性的一个标志。

攻防这个方面,我认为最代表樊振东反手先进性。那就是反手的攻防一体。传统反手更大的作用是防守,拖住比赛,为了换自己侧身的机会,我小时候学反手的时候就是推挡,类似直板推挡的作用,大规模使用反手进攻的远动员在2008年之前还是少,那个时候正手定天下,大家都卯足劲练正手。后来演变反手更多采用过渡技术,使得正手的转换更加流畅,再往后就是反手的进攻技术大规模使用。王皓和张继科是反手的全台集成化作战中的佼佼者,无死角的进攻。后张继科时期开始出现反手攻防一体的雏形,但是人已不在江湖。在反手崛起后都在深度开发反手的技战术,最后在樊振东身上找到了一定的突破口。传统理念是反手得势,正手得分,现在的理念是,反手定势,双面得分。以前反手就是为了配合正手使用的,现在你打到反手位,就有反手的打法,你打到正手位就有正手的打法,反手要么配合正手左右转换,要么就已经决定了整个比赛的结果。这都建立在樊振东出色的身体素质上,你快,我比你更快,你加力,我力气比你更大我还能变线。攻防的转换更多是在节奏上完成的这个过程估计只有在场的运动员的手感知道,外界不借助工具很难发现,所以理想化状态就是没有防守,全是进攻。你出拳我就打断你的手,你出腿我就踢断你的腿一样。樊振东在相持过程中并不是无脑输出,而是有一套类似编程代码一样的程序在运行,除非樊振东本身出现BUG否则你掉进去基本很难出来,你的每个动作在他手上基本都是按照程序走,你在别人的BGM还能打出自己的东西么?

左右转换这个方面的先进性,是由樊振东凶悍的两面进攻保证的。目前这个方面还在升级阶段,这个升级有一个小变化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出来,就是他的动作变小了,重心也高了点,其实都是为了保证他左右转换的流程。说起来容易,但是当你比赛过程中就能体验到,不是你说能转身就转的动的,正反手总有一面会让你觉得人被吸住了无法动弹。这得益于樊振东的核心力量,没有足够强壮的核心力量是无法做到那么流畅的正反手切换的。他的核心力量可以保证他在左右转换中,质量依然可以占上风。你和他打相持你在扛,但是他两面一直在持续发力,生扛是扛不住的。这个方面能不能复刻我就不清楚了,如果可以量产樊振东同款核心力量和左右转换能力,那就先进,如果无法复刻,那,咱们真就只能看人家打。

关于王楚钦,首先我要说明,他的反手真的是有先进性的,并且正在把一些理论层面的东西一步步具象化。最有代表的就是他的打法——前两板技战术打法

斗胆说一点关于这个打法的东西,首先,他的击球点在起跳点,巨难掌握,但是确实有人可以做到,那个起板速度几乎无解,我尝试过和专打起跳点的女生打过,只能眼看着球飞过去,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出台。在近台和台内的速度比樊振东的抢点变线的速度还要快,如果运动员本身技战术厚实,再加上质量,那在台内基本就是霸王。但是目前他的短板也出现在这里,由于击球点过于靠前,失误率太高,并且可能无法做到有效还原,这是目前这个打法的一个硬伤,如何利用好这个速度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其次,王楚钦在中近台的动作幅度其实是不同的,同样一个反撕动作,小臂动作时而小时而大,这基于之前的台内控制在自己的范围后有充分调节空间,所以在空间调节上,他们这个打法利用好之前的时间差,可以创造出一个更方便自己调节范围。还有就是他们的动作小而精,比起以前的大开大合,他们的发力可以更省力,更集中,发力更精确,既可以打樊振东那样的暴力球,也可以调节出马龙的技巧球,理论上效率更高一点。我觉得这将会是未来乒乓球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目前的结果上看,这套体系并没有那么完善还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不过,国乒的技术人员,教练组,陪练系统,肯定会培养出一个完全体前两板打法选手。

希望王楚钦多多赢球吧,这样数据更多,分析也会更加详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