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睁眼说瞎话、满嘴跑火车……在对华关系上,一些美国政客已经将这些技能融会贯通如若无人之境,令人叹为观止。
刚上任不久的美国外交「二把手」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近来频频展现这一「非凡」能力。据港媒【南华早报】23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一,在美国国家级智库「美国和平研究所」(USIP)的活动上,美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居然故作无辜,宣称美国及其欧洲伙伴无意扩大北约在印太地区的存在,反手往中俄头上泼脏水,声称两国多年来散播虚假信息,以煽动公众对北约扩张的误解。
截图自「美国和平研究所」的X账号
「美国和平研究所」是由美国国会拨款资助的跨党派国家级智库,当天该机构召开了「北约与印太国家伙伴关系」报告的发布会。坎贝尔是受邀与会者之一。
根据其官网介绍,这份发布于今年2月的报告声称,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北约日渐将中国视作安全威胁以及国际体系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北约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印太四个伙伴国家已经进入了加强接触的时期。
报告封面截图 图自「美国和平研究所」官网
坎贝尔在会上为这种接触辩解称,美国及其欧洲伙伴无意扩大北约在印太地区的存在,与北约对话的各方都「清楚了解对话性质以及所讨论内容的局限性」。
他进一步表示,北约「并没有真正提议建立某种联合力量,将印太地区国家纳入某种正式的自卫体系,即第五条款(集体防御条款)」,这与他们所认为的当前对话内容「相去甚远」。作为北约最核心原则之一,这条规定旨在保障成员国在遭受武装攻击时的集体防御和支持。
话锋一转,坎贝尔摆出一副无辜的姿态「喊冤」,倒打一耙称都是中俄「污蔑」北约。他声称,「公平地说,中国和俄罗斯多年来,不是最近,而是多年来,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炒作非常负面的信息。」
他更厚颜无耻地批评中国以「非常负面的方式」,让人们认为美国及其盟友与太平洋安全相关伙伴的任何举动都可能意味着「北约输出」。
坎贝尔继续强词夺理称,各集团无意在类似北约的协议中加强军事联系,各集团之间的伙伴关系对于推进网络安全和打击虚假信息运动等共同目标非常重要。
他还将美西方意图纠集盟友围堵中国、向域内国家兜售「对抗」祸水的企图,包装成了其所谓「自由开放」的整体发展战略。
坎贝尔声称,「过去,当谈到欧洲印太战略中的某个国家时,基本上都是关于如何看待中国的。现在在欧洲看到的是对整个地区的广泛兴趣,包括推进与日韩的技术关系、东南亚市场、与印度接触,当然,还有如何与中国建立负责任的关系。」
坎贝尔/资料图 图自视觉中国
坎贝尔口口声声声称「中俄诬陷」,隔着一个太平洋都能嗅到那股子「盛世白莲花」的恶臭。全然无视早在2022年6月29日发布的北约新版战略概念文件中,就已经白纸黑字赫然将中国描述为北约的「系统性挑战」,被我方提出严正抗议与驳斥。
当初这份文件不仅时隔12年首次提到中国,阐明北约对华立场之外,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这场北约峰会还把手伸到了亚太地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四个亚太国家领导人首次受邀赴会。
去年在立陶宛举办的北约峰会继续邀请了这四国领导人连续第二年参会,会上还将「在日本设立联络处」列入议程,并在声明中明确北约与日本的「特殊关系」,及北约将更多参与亚太事务,这些举措被认为「明显针对中国」。如此「挑衅性东进」不仅引来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的严厉批评,斥责北约「正向亚洲出口互相争斗的毒药」,也引起法国等国的内部反对。
一直到今年1月16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达沃斯论坛期间又炒作起「中国威胁论」。他声称,北约不把中国视作对手,但中国发展现代化军力等行为方式与北约核心原则相悖。斯托尔滕贝格还贼喊捉贼,宣称北约进入亚洲并非问题所在,而是中国「正在逼近北约」,因此「北约当然必须应对发生在亚洲的事情」。
针对北约屡屡鼓吹所谓「中国威胁」,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指出,北约一面声称其作为区域性、防御性联盟的定位没有变化,一面不断突破传统防区和领域,不断加强与亚太国家军事安全联系,渲染中国威胁,有关动向应引起地区国家高度警惕。亚太不是地缘争夺的战场,不欢迎冷战思维、阵营对抗。
外交部网站消息,2024年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共同会见记者时,应询阐述了中方对解决当前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基本主张。
王毅说,中方处理热点问题的出发点,一是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二是以和为贵,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当事方通过对话协调化解分歧。三是妥善照顾各方合理关切,寻求标本兼治、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四是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任何搞阵营对立的「小圈子」,在亚太地区尤其如此。北约不应该把手伸向我们的共同家园,任何分裂对抗的言行在亚太地区都没有市场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