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现代围棋是不是日式围棋?

2021-10-03体育

现代围棋在全球的普及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日本的努力和功劳(后来我们和韩国也加入进来)。现代围棋也可视为日式围棋在全球的推广,但并不体现在规则上,而是体现在整体模式(职业棋士制度、新闻棋战等)上。

围棋界有一句话,中国是围棋的生母,日本是围棋的养母。 这句话在80年代传播极广,也是围棋手都公认的实情,老棋迷都知道。如今,随着日本围棋竞技水平落后于中韩,这句话现在不常见了。

华以刚华老回忆说,有次出国访问,那是1979年,中国围棋代表团在西德第一次遇到了南朝鲜棋手(当时还叫南朝鲜)应该是曹薰铉吧,相互之间语言不通,不知道怎么交流。

虽然围棋有手谈之誉,但除了手谈,总得说上几句吧。 这时,不约而同的,华以刚和曹薰铉都讲起了日语。因为那个年代,学围棋,就是学日本围棋。作为棋手,不懂点日语,那是不可能的。

恰好,华以刚华老在老一辈国手中,是日语学的最好的几位之一(年轻一辈国手也不用学日语了);曹薰铉更不用说了,在日本生活过很长时间,拜在濑越宪作门下,年纪很小,辈分极高,是吴清源是师弟。 中韩棋手初次相见,竟用日语交流。 谁也没想到,在后来的世界大赛舞台上,曹薰铉会从聂棋圣手里把应氏杯夺走了;更没想到,韩国围棋超越中日,凌冽的韩流,压制了中国围棋很多年。

这段往事,说明当时中韩围棋都是尊日本为师。

日本围棋最晚于唐代(更可能是南北朝时期)自中国传入,便获人们的喜爱,从此扎根东瀛。400多年前,在日本的战国时代,京都寂光寺出了一个围棋天才高僧「日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初代本因坊「算砂」,自此日本围棋走上了发展快车道,日本围棋四大家围绕「名人棋所」的争夺,四百年刀光剑影,四百年性命相博,名局妙手迭出,百世流芳,随着本因坊秀哉将「本因坊」名衔转给日本棋院,日本四大家古典围棋最终发展成为日本现代围棋。

相比于当时没落的中韩围棋,日本现代围棋(有些也是继承了古典围棋的传统和优点)有以下特点:

一、棋手社会地位高。日本棋手社会地位颇高,四大家时代,棋手由官府出钱供养,七段高手有资格在天皇和将军座前下棋。反观围棋故乡中国,清末民初,中国围棋高手的社会地位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低下,如果非要类比,很像卖艺为生跑江湖的。棋手在茶馆、公园等爱好者聚集地以指导棋、赌棋为生。如果能进入某达官贵人门下(如段祺瑞)成为清客,已经是最好的出路了。韩国也好不哪里去,韩国现代围棋之父赵南哲在韩国推广围棋时,被当作是不务正业的赌棍。

二、形成了职业棋手这一团体。日本古典围棋时代的四大家,就已经可视为专事围棋研究的职业棋手。进入现代围棋时代,日本棋院、关西棋院诞生,下围棋成为商业社会的一个收入不低、拥有众多粉丝、正大光明、名利双收的行业,职业棋手更加有光彩。

三、进而有了职业棋战,保障了棋手的生活。日本的报纸出钱组织围棋比赛,读卖新闻(棋圣战)、朝日新闻(名人战)、每日新闻(本因坊战),天元、王座、十段、碁圣背后也各有媒体出钱赞助。

日本现代围棋的整体运行模式,成为中国、韩国学习的榜样。中韩围棋向日本围棋学习,然后逐步赶超。

虽然上世纪80年代前,日本围棋在制度、技艺等各方面,都对中韩围棋形成碾压之势。但中国围棋也有比日本先进的地方,就是中国围棋规则相比日本围棋规则,更加科学、更加合乎围棋的本质, 在实战中中国围棋出现bug的案例极少,而日本围棋规则的漏洞、bug和补丁很多。

现行的中国围棋规则,比起日本的围棋规则, 在理念上更加先进(其实,我觉得先进二字尚不准确,应该是更加自然,更加符合围棋的本质)

中国围棋规则与日韩规则最大的一点不同是,中国围棋规则认为:子空皆地,实战解决。日本围棋规则(韩国也用日本规则):唯空是地,不收单官。因为日韩不收单官,所以无法实战解决,所以给如何才算终局带来了无穷的、无解的麻烦。

日韩的围棋规则实际上是中国唐代的规则。中国的规则延续的明清时的规则,去掉了「座子」「还棋头」的内容。

现代中国围棋规则最早应制定于1957年,后经几次修订。正在使用的规则是2002年修订的。

从世界上使用的围棋规则来说,目前大致有中国规则、日本规则、韩国规则(近似日本规则)、应氏规则和美国围棋协会制定使用的美国规则。

虽然日本规则「酷」一些(死子回填),在很多年前,我和棋友下棋,曾经专门按日本规则下,因为日本规则尽管繁复,可是有仪式感;但是说到简单、实用、公平、公正,还是目前的中国规则最优。这也是被没有情感的机器(ai)认可的,大名鼎鼎的阿尔法狗就是使用中国规则。

应氏规则(无论精神实质,还是创始人应昌期老先生是中国人,实际上也是中国规则)最科学,但对于普通棋迷,每盘都要保证黑白各180粒棋子满盒是很难的,谁不丢几个棋子:),所以推行较难。

中国规则的精神实质就是「子空皆地,实战解决」,这是实事求是,符合围棋本源的精神。相比于中国规则,日本规则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之大成,有些判决就是在闹笑话。例如,秀哉名人竟然能把濑越宪作领先高桥重行20目的棋(1928年日本棋院大手合,濑越让高桥二子局),判为无胜负。秀哉名人之所以这么判,所依据的理由就是围棋是不能收单官,而濑越收了单官,违规在先。背后的原因,让棋迷对此既有防止濑越升段(此局濑越如胜,则升入八段,距离名人则一步之遥),也有袒护亲戚(高桥是秀哉名人的小舅子)的疑问。因为秀哉对这盘棋明显不公的判决,有棋手罢赛,导致当时日本最重要的比赛「大手合」被迫暂停,日本棋院几乎面临又一次的分裂(为什么要说「又」呢)。也正是因为这盘棋的原因,催生了日本围棋第一部成文的围棋规则。

日本围棋规则实际上是继承了中国唐代围棋规则的思想,只算空,不收单官。但是,中国围棋随着发展,逐渐意识到不收单官,不承认子也是空的巨大问题,对此有改进和发展,形成了「子空皆地」「实战解决」的实事求是的判定胜负的宗旨,而日本围棋固守不收单官的传统,走向了极端。因为不收单官,所以很多气紧后才能使用的手段和后续变化无法施展,很多实战变化被人为地中止了,强行地不许发生。我的看法是,对于某些棋局,如果不收完单官,其实棋还没有下完。

日本围棋为了补上「不收单官」的巨大漏洞,人为地加入了很多教条,如「公活无目」「盘角曲四为死棋」,还加入了特殊的棋形……,不胜其烦。而这些对中国规则来说,都不是问题,因为中国规则是实战解决。

从逻辑链条,展示一下日本围棋规则的问题所在

不承认子空皆地 → 不收单官(岂止是不收单官,简直就是躲避单官、厌恶单官)→ 无法实战解决 → 强行出台一些理论和规则,强制做出一些规定 → 用来打补丁的规定越来越多

从奥卡姆剃刀的原则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对于同一种事物的多种不同解释(或假说),应该才用简单的那一种。中国规则是最简单的,是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的。但可惜的是,因为日本围棋在上世纪90年代前的巨大优势,对其落后的规则也抱有空前的自信。

而在理论上、实战上均领先于日本规则的中国规则的价值是在AI出现后,得到了AI的认同,才确立领先地位。

我赞成这句话:围棋规则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发明的。

人为规定越少的规则,才是越好的围棋规则。

我的个人意见是,现代围棋很大程度上就是日本围棋运行模式在日本之外的推广,但日本围棋规则确实不如中国围棋规则更加符合围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