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来看,足球世界杯达到现在的高度也不是一步登天的,你要看80年代以前的世界杯,那时的阵容也不外乎一个地区热点型体育赛事。四年才一届的赛事,举办地大半个世纪没离开过欧洲和拉美,一共16个名额里面欧洲拿走10个以上,南美总共就10个国家就要分走3个,世界其他地方那么大的土地和人口,冲顶分到3个名额。这个形势不外乎现在橄榄球或板球世界杯的分布,远没达到今天的影响力。
而世界杯是如何达到今天的高度的?得益于80年代以来FIFA以世界杯为最高目标,通过建设职业国家队赛事的理念,推动欧洲拉美之外的国家自发建设本国职业足球体系的指导政策。而FIFA做得好的在于树立了两个基本准则——一定要 职业化 ,并且一定要是 国家队 。这一点至今都还是任何其他运动想要向足球世界杯「取经」的基本。
职业化的意思是,各个国家的足协都要建设自己的职业联赛,培养自己的职业球员,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一个相当有前瞻性的理念。职业体育本身并不新奇,但足球这种发动各个国家自发建设本国内部职业联赛,并让各国以打进世界杯为职业发展的共同建设目标,无论起点或水平高低的模式,这是足球真正潜力的体现。不同国家的水平可以分高低,但世界杯这个竞争平台能保证各国充分的参与和充分的公平(不至于像奥运会那样搞成过度的平均主义)。
上世纪90年代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这些有其他先发运动存在的地方,足球肯定是名副其实的「荒漠」,美国长期连中北美预选赛的最后一轮都打不进,日本在亚洲也几乎无存在感。但足球强就在就算荒漠也一样能进军的勇气,FIFA定94年美国、02年日韩两次世界杯主办权的时候,美国、日本的国家队都还是几十年没进过正赛的水平,足球市场薄弱,在当时这么决定是很需要勇气的(02年本来是日、韩分别申办,但最后定成了两国合办)。而后来世界杯在美国和日本都取得了巨大成功,94年美国世界杯至今还保持着世界杯上座记录,而且FIFA不仅是让这些「荒漠」热闹一回,而是通过东道主的机会,让美国和日本成功建立了本土职业联赛,并且通过世界杯的成功举办,顺利带动了联赛的发展,进而让各自的足球事业走上正道。所以其他运动想要达到足球的高度,首先得拿出世界杯这种「开荒」的魄力
其次是国家队,国家是体育产生群众基础的根本保证。全世界的人民群众并不必然会对和自己不相关的某个国家的某座城市、或者某个商业公司投资的某个团体产生情感,但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祖国肯定有天然的情感,所以国家队的意义就远超出单纯为兴趣爱好而支持某个人物或团队的意义,而是能动员最广泛群众的能力。而世界杯建立在一国最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参与的基础上,在发挥群众动员力的同时,又保留了最高的观赏性,这又超过了奥运会这种无法调和职业选手问题的局限。世界杯看起来是四年一届的大赛,但世界杯的组织绝不止赛会本身,四年之间以世界杯预选赛为核心、加上洲际杯赛和友谊赛配合的这一套国家队赛事系统,也是支撑世界杯影响力的关键。
这一点上,FIFA为国家队比赛树立的高出任何私人或商业组织利益的权威也是极需要魄力的。FIFA设立的国际比赛窗口制度,要求俱乐部必须无条件允许球员参加国际比赛(包括友谊赛),哪怕产生所谓「FIFA病毒」,俱乐部也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FIFA能从俱乐部和背后一帮资本家嘴里谈下国家队的保留地,让身价几千万的球员每年心甘情愿飞十几个小时去世界各地打比赛,这也只有世界杯这等的号召力能够做到。国际比赛窗口制度让广大亚、非、美优秀球员既能在最高水平的环境下锻炼,又能保证自己为国家的效力,进而保持亚非美各国的国家队竞争力,从而维持世界杯的最高水平。所以,光看FIFA树立国际比赛窗口制度这一点,世界杯的影响力就已经无需多言了。
所以说,足球世界杯如何成为顶级赛事?足球自身的吸引力、传播力是一点,而足球运动向全世界进军的魄力,世界杯为国家队比赛带来的强势地位和这地位为国家队比赛回馈的民间影响力,这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他运动想要达到世界杯的地位,首先得有FIFA这个级别的铁腕,尤其是跟资本家硬碰硬的实力(所以FIFA内部也才滋生出了严重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