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仲文在任上,声誉随着各项政策和奥运战绩而变化,很明显地体现出了「只要拿到金牌就是英雄」的朴素价值观。
在我印象里,其人最重要的论断当属再次强调了「项目中心不拿金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总局不拿金牌也没有存在的必要。1998年机构改革时体育总局是在金牌的任务压力下才保留下来的,拿金牌是总局的工作职责,是生命线。」
这种精神的指导下,苟仲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任上最重要的就是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
前者,苟仲文立下过军令状:
如果金牌总数输日本就是全面输。为此,极大地提升了奥运津贴。
2019年总局公布的预算中有一段话:
国家体育总局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 支出421097.72万元,比2018年执行数352662.72万元增加68435万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有关精神,2019年按不低于5%压缩培训支出、其他体育支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支出等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同时重点保障了与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 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的体育竞赛、体育训练、体育场馆 、体育交流与合作等支出。2020年,在总局大幅度压缩支出的情况下,奥运备战训练经费小幅增加:
在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类)体育(款)体育训练(项),2020年预算数约为21.34亿元,比2019年执行数增加了约5414万元,增长2.6%。【预算】说:「主要是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 相关支出增加。」到了2021年,从【国家体育总局2021年度部门决算】上来看:
总局的支出一共45.12亿元,直接与奥运相关的是【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保障】约6.3亿元的支出:
间接奥运相关的有国际比赛及国际交流支出的8274万元:
当然,
这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
具体如何,
还是要看审计部门的核算。
这个换来了东京奥运会超出预期的佳绩;
面对冬奥会,
苟仲文提出了「跨项跨界选材」和归化。
印象里,最早提出是2017年3月由上一届的体育总局班子提出,针对雪车、雪橇、钢架雪车、单板大跳台和坡面技巧、双板U型场地、跳台滑雪等之前从来没有组建过国家队的项目,从其他项目中遴选人才,从零开始建设国家队,以期用最短的时间在北京冬奥会取得成效。
其时,负责归化谷爱凌的刘爱杰还没有成为中国赛艇协会主席,任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办主任、竞技体育司副司长,负责冬奥会的备战。
谷爱凌,以及恒大借着东风归化的巴西众将士不过是明面上最显眼的。实际上,还有不怎么显眼的冰球队,由于关注度比较小,即便采访时也明说是双重国籍,所以也难以引发争议;
至于「跨项跨界选材」么...
不排除找到了一些有潜力的选手,但是,
根据【冰点周刊】的报道,「以河南省为例,跨界跨项选材从8万人中初选3000人,送到国家集训队300人,最后进入北京冬奥会赛场的只有2人。」
从事实来看,成材率比中国足球还低,盲目搞扩大化,既是一种人才的浪费,也留下了更多经费上的操作空间。
最后,现任局长高志丹上任时,有媒体人如是说:
高局来做中国体育的掌门人 ,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重振三大球 ,因为三大球虽然金牌少,但是影响力大,能振奋人心。中国体育金牌拿得够多了,咱们夏奥会 金牌总数第一14年前就拿过了,咱冬奥会金牌也没少拿了,但是,这是一句领导在内部表述时候的原话,「如果三大球不行,拿再多的金牌也好像是小打小闹。」这是原话。可以说说直接戳到了苟仲文任上的痛点。
在他的任上,中国足球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归化,最终一地鸡毛;中国男篮在家门口办了世界杯,结果打响了长期进不了奥运会的第一枪;中国女足在他任上的尾声捧起了16年来第一座亚洲杯,算是唯一的亮点,结果到了今天,三年无大赛。
更要命的是,
苟仲文的任上出现了第二次反腐大案,从球员到球队管理层、裁判、足协官员和杜兆才,一条线被撸了个干净。
要说他一点事情都没有,好像不太会有人相信。
上任之初,苟仲文曾感慨道:
体育的水很深 。
原以为,
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成绩可以成为自己的救生圈。
没想到,
还是淹死在了体育这潭盘根错节的死水中。
曾经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功臣「仲文同志」,
如今在巴黎奥运会前成了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