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好问题,我也确实思考过,下面我就简单讲两句吧。
首先说结论:这话说的没问题。
有人说咱们不是有高校百英里么?这里不否认近年来高百办的不错,但相比于箱根驿传之类的路跑长距离接力赛,有两点硬伤:
1.高百的路线是唯一的,所有人都是跑一个折返,从观赏性来说跟箱根驿传差很多,从技术上来说体现不出爬坡与下坡的能力,从文化上来说缺乏每一个赛段的特点,说白了就是缺乏一些仪式感。
2.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百的参赛人员身份有限制,不能是体育生,也不能有注册运动员经历。当然我不是贬低高百的运动员,但事实是这种规定下,赛事整体水平必然呈现一个比较业余的趋势:参加总决赛的队伍中,男生能达标万米国二(34分以内)的可能也就三分之一,能达标万米国一(30分30以内)的可以说凤毛麟角,相比于万米随便跑进30分甚至29分的那些参加箱根驿传的运动员,我们的高百被称之为「16公里健康跑比赛」也不为过。
另外,据我所知一些大城市会有其他形式的接力,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和高百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不提也罢。
说完结论,再说说国内没有类似箱根驿传这种学生高水平路跑接力赛的原因:
1.首先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运动员的前途(钱途)并不被社会所看好。不否认长跑需要天赋,但更需要跑量,箱根驿传那些参赛选手,月跑量700~800公里是一个比较基础的训练量,上千公里的月跑量也很常见。这种强度的训练,加上恢复和更多的睡眠,不耽误学业是不可能的。他们毕业之后,大部分人会参加实业团,继续跑步的同时还能得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反观我们大学的模式,就算你在大学期间练到了长跑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水平,对就业来说也基本没有帮助,几乎不会有公司录用长跑运动员(除非老板是马拉松发烧友,但这种机率并不高,而且能跑人不一定会吸引他们,看看奥森的石春健老师和上海的子章老师就明白了,完全不会跑步的人,只要会忽悠就有市场)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只是兴趣爱好,很难做到全身心地投入长跑训练,水平也必然上不去。
2.这是第一点衍生出来的:因为水平不高(相比于箱根驿传),受到的关注度自然也就不高,我看今年高百总决赛的赛场上,观众加起来可能还没箱根驿传的一个接力点多,B站上出了一个很棒的视频,播放量和点赞量都很可怜,还不如我吐槽跑圈的视频多。说实话看到这个情景我很痛心,因为这些学生运动员都是很优秀的,这种关注度真的配不上他们的表现,反而是很多不跑步的「跑步网红」拥有百万粉丝,这真是中国跑圈的一大怪像,从本质上说还是国人真正懂田径的太少了,这方面亟需扫盲,任重而道远。
3.这是第二点衍生出来的:关注度决定了赞助商的数量和质量,这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赔钱的买卖没人做,箱根驿传堪称日本小春晚,大家都爱看,所以商业价值极高,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对参赛队伍、参赛选手来说,一旦取得好成绩,那么商业价值或者潜在的商业价值就逐渐能显现出来,大迫杰等就是在箱根驿传有过连超数人的表现,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观高百,夺冠了之后,最大的收益应该就是官方的奖金了,对比那些「跑步网红」,这点钱可能也就是人家发一条微博状态的收入。12月中旬跑完高百,还得赶紧准备期末考试,啥也不能耽误,唉……
高百小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852131162761342976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热爱田径的孩子能开始自己的训练,追逐自己的梦想;同时我更希望这个社会能让他们在跑道上拼尽全力,有追求梦想的自由,而不是最终都在为五斗米折腰,像我一样,早早地成为一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上班族。
我很少写这么多东西,感谢您能看到这里!
@知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