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上发生了很多大事:
第一件事:莫迪对华出手;
据观察者网报道,根据印度财政部近日的一项命令显示,印度将对从中国和越南进口的部分钢铁产品征收12%到30%的关税,「以保护和促进当地产业」。路透社报道指出,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印度将对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中国以及越南出口的焊接不锈钢管征税。
目前,印度经济活动的井喷和更广泛基础设施的改造,推动钢铁制造商加大投资并提高产能。据印度【经济时报】,印度寻求在2047年之前将国内钢铁产能提高2倍,至每年5亿吨。
面对未来,中印关系的发展方向依然充满悬念,随着印度经济的持续增长,如何与中国建立更加稳固的关系,将成为印度政府的重要课题,两国在合作与竞争中寻找平衡,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未来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需要不断加强沟通,增进互信,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在这场全球化的舞台上,中印两国的互动不仅关乎两国的未来,更关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未来的中印关系,将在合作与竞争的交织中,书写新的篇章。
第二件事:俄方强硬回击;
据观察者网援引俄罗斯塔斯社和路透社报道,近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如果美国在日本部署「中程能力」发射系统(又称「提丰」或「台风」中程导弹系统),俄罗斯和中国将做出「双重回击」,且这一回击绝不仅限于政治层面。
在记者会上,当被问及美国可能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系统时,扎哈罗娃回应:「我想提醒你,莫斯科和北京将以‘双重回击’回应美国的‘双重遏制’。」她表示:「显然,中俄都将对更多、非常严重的导弹威胁的出现作出反应,且反应远非政治层面。这一点得到了两国的反复证实。」
如果说美国在菲部署「堤丰」是针对中国的话,那么在日本部署中导,造成的影响就更大了,
俄罗斯外交部的表态等于直接向美国摊牌,只要美国敢进一步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那么中俄将毫不客气的发起联手反制。前几日,普京就表示:美国加剧了军备竞赛,俄罗斯将继续发展海军和核力量,而在最近俄海军举行最大规模的「大洋-2024」军事演习,中方也参与了其中,也就是说,中俄联手反制来自美国的威胁并非只是随口一说,而是有实打实的有政治和军事基础。
此次演习旨在深化中俄两军战略协作水平,增强共同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另外,此次演习结束之后,中俄海军舰艇编队将赴太平洋相关海域组织双方第5次海上联合巡航,中方还将参加俄军「大洋-2024」战略演习。由此可见中俄合作的全方位与连续性,也体现出中俄两国「肩并肩、背靠背」,世界乱不了、霸权赢不了的战略决心和强大实力。
第三件事:日本民众彻底失望;
据观察者网报道,入夏以来,一向以大米驰名的日本,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米荒」。许多超市的米柜货架空空,早上的新米销售往往能在一小时内售罄。以日本最为核心的都市圈为例,东京都地区大米供应紧张的情况仍在持续,大阪府许多超市的大米也处于断货状态,很多超市甚至开始了限购,甚至将米饭拆成小盒销售。
已经多次拒绝大阪府开仓请求的农林水产省曾许诺,随着本月新米上市,「米荒」将得到缓解,但本月已经过去1/3,反而还有愈演愈烈之势,部分日本人甚至开始「旅游买米」。
一些专家指出,日本长期以来实行的农业保护政策,虽然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但也推高了米价,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导致「闭门造车」,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除了政策因素,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年轻人不愿务农也是导致「米袋子」告急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日本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65岁,不少地方甚至出现「空心村」,田地无人耕种的现象。
在现代社会,农业被贴上「辛苦」、「收入低」的标签,难以吸引年轻一代,如何让农业重新焕发生机,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是日本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际上,人祸才是核心原因。去年,日本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执意将核废水排入大海。此后,多个国家抵制日本的农产品。大量日本农产品无法出口,于是,他们想出了减少稻米种植的昏招。
日本这种不顾全球利益,自私自利的行为,最终反噬自身。米荒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日本不反思自己的行为,不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环境、恢复国际信任,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更严重的问题。这一局面无疑是日本自食其果,也给全世界敲响警钟,任何以牺牲环境和公共利益为代价的行为,都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