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沃土——来自陕西、江西、福建、云南的报道

2024-10-08社会
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美丽中国,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经济日报记者深入陕西、江西、福建、云南四地调研采访发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一系列举措推动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处处展现蓬勃生机,涌动绿色发展新动能。一幅幅向绿而生、逐绿发展的画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重要生态屏障秦岭主体部分所在地陕西,坐拥两江水系的江西,全国最「绿」省份福建,「动植物王国」云南……经济日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组展开深入调研发现,这些地方通过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新路径,不断取得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铺展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动图景。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向纵深推进。
云南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九大高原湖泊如同镶嵌在云岭大地上的9颗明珠。但高原湖泊抗干扰和自我修复能力弱,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治理修复难度很大。以滇池为例,其水质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恶化为劣V类,蓝藻暴发,严重破坏了流域生态系统。
近年来,昆明市启动了「退塘、退田、退人、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生态建设工程,修复湖滨湿地。昆明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滇管水务局副局长熊华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环滇池共建成58块湿地,占地4.57万亩。这些湿地利用深水植物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入湖污染负荷。
漫步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草海湖滨生态湿地,一只只白鹭在湖上悠闲飞翔,成群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倒映在水中的白云与水草相映成趣,游客在滇池草海畔畅快游玩。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总经济师杨鹏说:「现在全湖水质达到了Ⅳ类。每年都有几万只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越千里来滇池过冬。」
滇池的治理折射出云南生态治污的探索。多年来,云南坚持源头治理,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2023年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稳定向好,长江、珠江等六大水系出境、跨界主要断面水质100%达标;云南全省优良水体比例达94.1%,创历史最好水平。
运用科学技术充实生态保护手段、提升污染防治效能、赋能生态环境治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途径。
走进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城生态水厂,看不到污水处理池,也闻不到刺鼻的味道,只见亭廊萦回、喷泉淙淙、绿树环绕,宛若公园一般。
水厂变公园的秘诀是绿色科技。传统污水处理厂多以地上敞开式为主,占地多、异味重,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凯说:「我们这种绿色、低碳、高效的新型污水处理厂与其截然不同。」作为新建城母公司,金达莱公司自主研发推出的水环境治理技术,通过引入自主培养、筛选的特性菌群,在不外排有机剩余污泥的条件下同步降解碳、氮、磷等有机物,减少有机剩余污泥外排量和处置量,既节省土地资源,又节约综合运行成本。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用途很广,不仅能用于水厂喷泉布景,还可用于市政绿化灌溉、道路洒扫、公厕冲洗等。目前,该公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30个省份的1000余个污水处理项目,日处理万吨级以上项目近20个。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渭河南岸的西安湖,湖水由再生水补给而来。渭河生态管理中心综合科干部王宜军告诉记者,西安湖综合治理工程利用原有废弃砂坑,聚沙成岛、聚水成湖,湖水主要来自草滩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以及河滩地下渗水。
「西安湖的建成,大大改善了渭河城市段滩区生态环境。」王宜军说,「如今上百种鸟类栖息在渭河滩区,其中不乏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保护物种。」
传统的垃圾填埋场不但浪费土地资源,还有污染土壤、水源与空气的风险。这个老大难问题在江西省南昌市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得到解决。
2021年,当地对垃圾堆体全面覆土覆膜,投资打造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并建设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年焚烧发电量达到4.5亿千瓦时,实现36.8万吨的碳减排量。
建筑建材废渣、工矿尾料等固废也变废为宝。江西省景德镇金绿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陶瓷尾料、粉煤灰等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采用精控发泡技术,经1200摄氏度高温焙烧后制成新型材料。景德镇市浮梁县工信局副局长胡跃华说:「建陶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瓷、废渣等工业固废。合理消纳这些固废,为发展循环经济树立了标杆。」
筑牢美丽家园生态根基
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如今,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在筑牢美丽家园的生态根基中不断提升「绿色产值」,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刷新「幸福指数」。
万里长江流经九江段又称浔阳江,微风鼓浪、江水拍岸,满目葱茏的生态廊道依江而建,将分散在江畔的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等名胜古迹「连珠串起」。这条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最美岸线」,是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厚植生态优势的缩影。
江西97.7%的国土面积属于长江流域,「千河归一湖,一湖入长江」。通过精心保护和持续建设,岸边的乱、脏、臭不见了踪影,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屏障进一步筑牢。浔阳江畔步步见景,自然风光和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为守护好一江清水,当地采取禁伐、禁牧、禁污染企业落户,改造饮水设施、农村厕所,禁止污水直排以及栽种水生植物等措施,先后实施了汉江源头生态保护、汉江干流综合治理等项目。
保护优先、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迈出新步伐。
汉江边上,汉中市天汉湿地公园水清岸绿、野趣浓郁,滩地星罗棋布,溪流岛屿点缀其间。这里是「两闸蓄水、三桥连贯」的水利风景区,节假日期间到公园休闲观光,是当地民众生活的日常。
天汉湿地公园的前身是城市采砂河段,为保护汉江,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了河道原生态岸线,依势造景,将砂石弃料变成岛屿,将滩地设计为生态溪流。曾经沙尘漫天的荒滩,变为宜居宜游的「幸福园」。
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晓明介绍,汉中利用「海绵城市」的透水建设理念,大量培育种植本土植物,恢复水生态多样性,给汉江生态保护利用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示范。近10年来,汉江汉中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久久为功。
南方红壤土质疏松,含沙量大,极易导致水土流失。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土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以前长汀的真实写照。
龙岩市水利局副局长卢晓香介绍,长汀县大规模植树种草覆盖荒山,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涵养水源。长汀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89.74%提升至2023年的93.56%。
「生态环境好转,与汀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关系密切。」长汀县三洲镇党委书记汤钦洪告诉记者,2016年闽粤两省建立汀江—韩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来,长汀县累计获得汀江流域补偿资金约5.37亿元,利用下游给予的反哺资金提高生态治理能力。
生态质量就是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环境。只有生态持续向好,发展才有后劲,幸福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才更有支撑。
将生态潜能转化为经济势能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陕西、江西、福建、云南四省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绿色产业,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陕西省富平县通过生态治水发展特色产业,1亩柿子林效益可达2万元。站在富平县庄里镇杨家村远眺,大片柿子林长势喜人。「富平柿饼个大、霜白、软糯香甜,很受消费者喜爱。」富平县杨家村党总支书记乔彬彬说,当地大力发展柿子种植、加工、电商零售、文创观光,远近闻名。从过去吃水难、河断流到如今生态美、产业兴,富平通过生态治水实现了富民增收。
绿水含金,青山有价。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正在不断拓展。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港背村毗邻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岭山阔叶林繁盛,每到花季盛产花蜜,适合蜜蜂养殖。当地政府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村民参与蜜蜂养殖。村民刘煌平告诉记者,因为环境好,当地产的蜂蜜品质高,根本不愁销路。「靠山吃山」,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治理滇池过程中,昆明着眼于发展文旅,调整产业布局。2023年年初全面启动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改造提升工作,将46个村落「串珠成链」,推动滇池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滇池南岸,晋宁区牛恋村的小渔村,民居设计美观,螺影广场、渔市街、水上娱乐中心、渔乐圈营地等众多功能区井然有序。「没想到自己的家乡会变得如此漂亮,很多游客来这里打卡。」返乡创业的甜咪西拾趣小馆老板李甜甜告诉记者,自家小馆自开业以来生意就不错。去年,村子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村民收入也随之提高。
滇池东岸,呈贡区的卧龙古渔村静待客来。呈贡区与华侨城打造的美丽乡村项目集生态治理、古村保护、古建修复、农创文创、文旅融合等业态于一体,已吸引45万人次,实现营收218万元。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也在全面提速。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成为引领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排头兵。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的凤竹纺织绿色厂房,智能印染示范生产线有序运转。工厂以数字化、绿色化理念规划建设,颠覆了大众对传统纺织印染行业的固有印象。他们采用蒸汽梯级利用系统、废水废气余热回收及净化系统,实现年节约标煤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先进工艺污水处理系统及反渗透中水处理系统中水回用率高于50%。一套组合技术下来,综合能耗降低了20%以上,传统能耗大户变身绿色印染践行者。
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湾里制造基地,草木铺满矮丘浅坡,湿地随处可见。生产健胃消食片剩下的药渣用于禽畜饲养,既有效解决了中药渣的处置难题,又降低了养殖成本;中水回用系统将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厂区景观补水和绿化灌溉用水……通过设计理念创新,基地实现了现代工业与自然生态的融合,绿色发展理念渗透进一个个生产细节。
通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陕西、江西、福建、云南四省将生态潜能转化为经济势能、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愿景变为现实,推动绿色成果持续涌现、绿色产业蓬勃兴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进程不断加速。(经济日报记者 仇莉娜 王 霖 王明昊)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