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高原潮信来①:雪域高原有道生态安全屏障

2024-09-03社会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蓝震 杨晓轩

开栏语:9月1日至14日,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组织中央及部分省区新闻媒体开展「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集中采访调研采访活动在拉萨启动。潮新闻采访团队从今天起,将陆续推出「高原潮信来」系列报道,讲好雪域高原「稳定、发展、生态、强边」的故事。

晚上8点多,拉萨上空还没有想暗下来的意思。

潮新闻记者漫步在拉萨河畔的拉萨市重大生态工程「河变湖」项目——环岛路西侧公园,站在迎亲桥不远处,用手机定格了一幕:清澈的拉萨河奔流而下,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峰透着绿意,如同一幅墨画般悠远而神秘。

晚上8点,拉萨河的美景。潮新闻记者 蓝震/摄

当记者把这张照片发在朋友圈时,很快收到朋友们的留言点赞,其中一位北京的朋友留言:「这是拉萨?秀水青山呀!」

生态,是国之大者,也是西藏「四件大事」之一。10多年前,眼前这座被拉萨人称为「南山」的山坡,还是一片荒山碎石,而如今山头已经披上绿装,这抹绿色背后是西藏着力创建国家生态高地的决心。

(一)

千年古城拉萨地处高原河谷地带,这条拉萨河穿城而过,河两侧是连绵不断的南山和北山。过去,山上缺林少绿,为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西藏自治区实施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等重点工程。南山公园正是实施拉萨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的成果之一。

南山公园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摄

潮新闻记者跟着「雪域高原焕新貌」采访调研团一行,实地走访了南山公园。

这座位于拉萨河南岸的公园,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沿途郁郁葱葱的植被,山坡上绽放的格桑花,置身雪域感受人与自然的美好;但险峻的山路和自动旋转的灌溉,也好似在提醒着大家:葱绿来之不易。

险峻的山路和自动旋转的灌溉,提醒大家这片葱绿来之不易。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摄

拉萨市林草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李宝平告诉潮新闻记者,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是西藏首个规模化山体造林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也是增进各族群众生态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

李宝平介绍,该工程于2021年启动,规划期10年,规划范围以拉萨河为主线,以山体两侧第一重山脊可视范围为重点,东起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扎西岗乡,西至曲水县茶巴拉乡、浪卡子县卡热乡、贡嘎县江塘乡,西北至堆龙德庆区德庆镇,东西绵延近200公里。

让拉萨河两岸各200公里的荒山野地披上绿装,并非易事。

「过去山上都是石头,树坑是电钻钻出来的,客土、树苗都靠人背马驮。」李宝平说。

成活的树苗,在拉萨人看来,宛如新生的孩子。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摄

成活的树苗,在拉萨人看来,宛如新生的孩子。为缓解西藏苗木生产供应能力不足难题,将青海、甘肃、宁夏3省(区)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划定作为调苗区域,并将引进的苗木在本地驯化过渡180天以上,提升苗木适应性和成活率,确保造林成效。

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位爬山的小伙,姓张,黑龙江人,目前供职于一家央企在拉萨的项目部。南山公园他已是今年第二次来打卡,「上一次过来还是半年前,这次过来树林又茂盛了许多。」

南山公园一角。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摄

雪域高原上的这番青绿,在小张看来,是一种「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气概。「上次过来,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两架无人机分别搭载着两棵树苗,投放至陡峭的山腰。看到这一幕,我心中在想,人定胜天。」

再过几年,拉萨河两岸将会另一番景象。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摄

按照10年规划期,拉萨河沿岸的百姓也在期盼着那一天: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绿。

(二)

从南山公园俯瞰拉萨市的西北角,藏着一个世界上海拔最高、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它叫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拉萨之肺」。

拉鲁湿地被誉为「拉萨之肺」。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摄

初访拉萨,采访团的部分媒体同行高反明显,眉头紧锁。当下车走进这片湿地廊道时,整个人顿时就放松起来。显然,让这座拉萨市民的「天然氧吧」有了具像化。

陪同随行的阿旺扎西,是个「80后」。2018年,阿旺扎西加入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目前担任督查科科长一职。眼前这片湿地,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小时候我就在这里长大。」

阿旺扎西介绍湿地保护情况。潮新闻记者 蓝震/摄

「在党和政府支持下,把这一片12.2平方公里的湿地保留下来,特别珍贵。」采访中,阿旺扎西数次提到生态保护修复不能走弯路,「一步走错,可能就没有回头路了。「

为了保护这片不可多得的高原湿地生物基因库,2005年7月,国务院将拉鲁湿地列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10年,西藏自治区专门通过了严格规范的管理条例,让城市发展与这片高原湿地和谐共生。

城市发展与高原湿地和谐共生。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摄

但人地冲突是湿地生态破坏的源头之一。2017年,拉萨市开始着手实施征地拆迁,解决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然后,清理完拆迁地后,在该种草的地方种草、该种树的地方种树、该设立生态缓冲区的地方设立生态缓冲区——短短几年之内,居民点没有了、小作坊消失了,湿地周边污染源被彻底切断。

拉鲁湿地开放步道总路程10.65千米。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摄

阿旺扎西在管理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水源的监测和巡查。

「湿地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拉萨河,因为距离城区不远,所以如何保护这里的湿地生态系统,对我们也提出了挑战。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拉鲁湿地保护工程。」

阿旺扎西介绍,目前管理局专门成立了一个湿地水系统巡逻小组,一方面要对拉鲁湿地的生态保护不仅要补水,保护区工作人员还要定期对这里的外围水系进行杂物清理。冬天,来这里越冬的候鸟食物不够的时候,湿地的保护员还会冒着严寒站在水中为候鸟投食青稞种子。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巡护员旺久正在清理垃圾。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摄

「这两年管理局做了一个生物多样性文体调查,里面有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保护区出现的鸟类比以往多。有些鸟类在2016年之前还是一个旅鸟,在这里补充能量就飞走了,但是这几年就变成留鸟了。」阿旺扎西补充说,「去年开始,我们发现了一种叫彩鹳的国家一级鸟类,首次出现在拉鲁湿地。」

湿地越冬的候鸟明显增多。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摄

根据2023年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13个野生动物物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其中包括哺乳动物4种,鸟类104种,爬行动物3种,以及两栖动物2种,湿地越冬的候鸟明显增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