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特稿|班上来了「星星的孩子」

2024-12-22社会
7岁男孩刘龚正在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读二年级。前一阵,刘龚正的妈妈发现,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书包里总会多一个苹果。一问才知,是小刘班里的好朋友成成(化名)给的。
成成有些特殊,是一个「星星的孩子」。神奇的是,尽管有着自己的「小宇宙」,尽管成成妈妈每天都在教室陪着他,但无论下课、做操,还是去图书馆看书,成成总是最喜欢和小刘「抱抱贴贴」。无论成成是否能给出反应,小刘也总是像哥哥一样,耐心地一遍遍提醒成成「该排队啦」「该拿饭啦」「该去洗手间啦」……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这个小朋友,问他喜欢吃什么,他总不说。我就想着,给他塞一个苹果。」成成妈妈说。除了苹果,成成妈妈还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帮着成成把对老师和小伙伴的感激写成了一封400多字的信,悄悄寄到了徐汇区教育局。信上的很多话,是妈妈启发成成一起想的。信纸上的铅笔字,工工整整,都是成成自己写的——
「你们也许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上课偶尔会发出声音,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老师让我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声音那么轻,更不能理解为什么跟我对话时我总是不理睬。不过这些都没关系,老师们用爱化解了这一切……」
图说:成成在妈妈指导下一笔一画写下感谢信。受访者供图
一 来,抱一抱
「红红的太阳升东方,鸟语伴花香,清晨的阳光洒进窗,叫我来起床……」12月10日,上午8时,伴随着一阵歌声,华理大附小二(1)班的孩子们用在学校「百灵鸟电台」学的新歌,开启了晨读时光。
靠门第二列的最后一排,坐着一个大眼睛男孩和一个粉色「羽绒服女生」。男孩就是成成。虽然没张口,但是在伙伴的歌声中,他和着节拍,拍着手。「羽绒服女生」是成成的妈妈。经过和学校商议,从一年级起,成成妈妈成了班级的「编外人员」,上午陪成成在学校上课,下午带他去专业机构做康复训练。有趣的是,由于个头娇小,有着一张秀气的「巴掌脸」,成成妈妈总被误认为班上哪个高个的女生。
刘龚正坐在靠门第一列,成成的右前方。「有老师来了,来,打招呼。」一曲唱罢,小刘扭过头来,隔着走廊提醒。成成并没有抬头,安静地坐着。小刘似乎习惯了不被回应这件事,看着成成在认真摆弄手指,他转过身去,继续他的课前准备。
第一节是体育活动课。随着老师有节奏的哨声,全班列队迈向冬日的阳光,成成也蹦蹦跳跳走在队尾。「一、二!」孩子们喊着口号,迅速整队完毕,成成一溜小跑,准确找到了自己在第一排的位置。这天的运动项目是接力跑,开跑前,孩子们弓步向前,跟着老师前后摆臂热身。为了让成成看清动作,老师特意站在了他面前。尽管动作有些随意,但是看得出来,他正在努力学着小伙伴的样子。接力赛即将开始,不知什么时候,刘龚正悄悄出现在了成成身后。一会儿是成成搂住他的脖子,一会儿是小刘伸出双臂抱着成成。小刘比他高小半个头,有着胖乎乎的脸蛋儿和小肚子,总是笑呵呵的。阳光下,成成也很享受这样温暖的拥抱。
「待会儿到你了,你就出发。」小刘像大哥哥一样叮嘱着「弟弟」。照旧,「弟弟」并没有回答,但应该听懂了。前一名同学一跑回,成成立刻在小刘和老师的鼓励下冲了出去。绕桩、返回、和小刘击掌,虽然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他伸出手指,再握拳,发出「嘻,哟」的声音,像是在小小地庆祝。
「有一次去借书,他排在我后面,我就让他到我前面来。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把我当成他的好朋友了。」小刘说,一年级的时候,成成在全班同学中选中了自己成为他的好朋友。他便觉得,一定要承担起「好朋友」的责任。下课了,陪他上厕所,陪他玩游戏,帮他倒水,心甘情愿。「你看,他长得很可爱,笑起来特别萌。」小刘说。
孩子们两人一组,用脚比「剪刀石头布」,玩起「猜拳迈步」的游戏。和成成一组,小刘胜率是100%,因为成成每次总是两腿并拢出「石头」,心甘情愿被罚做三个下蹲,罚完,继续兴奋地拖着小刘玩下一轮。「你看,你可以把脚前后交错,就像这样,你就是剪刀了。」见成成不明白,小刘干脆上手,想努力把成成的双腿摆成前后交错的样子。成成不为所动,依旧乐此不疲地出着「石头」,然后,蹲三下。
「成成可能很难学会这些游戏,你有时候会不会觉得,如果和其他小朋友玩,会更有意思呢?」面对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刘想了一想,用二年级孩子能想到的比喻尽力描述:「就像一些树木,我们班的别的同学都变成参天大树了,他还是小幼苗,他也想获得更多的乐趣。」在小刘眼中,这一年多来,成成长大了。「我说一些词语,他也会重复一些词语。前两天,我说了一声‘耳朵’,他也重复了一声‘耳朵’。虽然现在还没有教会他,以后我肯定可以教会他玩游戏。」
图说:成成(前排左二)在教室里和同学们玩一下。陆梓华 摄
二「嘘」,轻一点
美术课结束,孩子们分享着彼此的画作。成成的画纸,被摩天轮、电梯和一排排时间数字占据。意外的是,对于这幅画,成成可以完整地回答所有的提问。
「这是什么呀?」「摩天轮。」
「那这个呢?」「电梯。」
「你家住几楼呢?」「4楼。」
「你写了这么多时间,能不能告诉我你每天做些什么呀?」
「我每天7时起床,11时40分吃中饭,21时睡觉……」
摩天轮、电梯、数字就像通往另一个星球的密码,也成了一道屏障,将成成隔绝在寻常的世界之外。成成妈妈回忆,2岁不到时,成成开始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同:迟迟没开口说话、对电梯上的数字有着特别的喜好……就像是天意,某天晚上,她在电视里看到一部关于自闭症孩子的纪录片,越看越担心,孩子怎么符合几乎所有的症状……次日一早,她带成成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测评,猜测成真,成成的诊断书上落下了「童年孤独症」几个字。确诊当天,恰好是4月2日,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成成妈妈说,从那天起,她就从来没奢望过在家门口的公办小学里,成成也能开启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求学路。直到他们遇到这个可爱的班级。
「听说过自闭症,但还是第一次遇到星星的孩子来随班就读。」得知被成成妈妈「隆重」地表扬了,从教20多年的李娅一个劲地说自己着实有些受宠若惊。想了一会,她又一个劲说,自己只是做了每个老师都会做的事情。这位能把课文讲得引人入胜的语文老师,说起自己,语言却变得含蓄细碎——
「刚来的几天,成成确实会忽然喊两下,发怪声。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后来我发现,他喜欢安静的环境。所以,他大喊大叫的时候,千万不能急,因为阻止是没用的。要让自己的声音也轻下来,小声跟他说‘嘘!’」李娅说。渐渐地,班上的孩子们学着李老师的样子,学会了轻轻地、慢慢地比着手势,「嘘!」
「班上有什么活动,大家都想着让他参与。成成会弹钢琴,班级开联欢会,我们就决定要让他表演【茉莉花】。你知道吗,教音乐的龚春妮老师,本来是要一个班级一个班级走一遍、看一遍,知道成成要上台,就待在我们教室不走了,一直陪着他演出,直到他弹完。全班小朋友都给他轮流送上拥抱。那天结束以后,成成一个劲转圈,手舞足蹈,我们就知道,那是他兴奋了,很高兴。」
见到成成的课本上有个字笔画错了,李娅一边提醒,一边顺手拿起橡皮,帮他擦去错字。成成很快重写了一个。这回对了。「以前,他的橡皮绝对不让我碰的,一碰他就会大叫‘我的’‘我的’,一年多了,他几乎不需要我们多操心了,也很少大喊大叫。」
在学校一楼的「资源教室」内,随班就读的孩子有各自的专属课表,每周固定时间内,由老师带领完成专项训练。成成所在的班级,师资配备同样花了心思——体育老师程艺是位明年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丢沙包、跳绳、做广播操,她几乎像「外婆」一样,手把手教成成每一个动作。年轻的英语教师向玉去年11月刚考取了【上海市特殊教育专业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她说,让特殊孩子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最大程度地参与活动」与创设「最小限制的环境」,换而言之,就是创设一切的条件,让孩子参与集体的每一项活动。
语文课上,李娅带着全班同学学习课文【朱德的扁担】中的好词好句。要用「一起」造句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下课了,我们一起去晒太阳。」「我最喜欢和好朋友一起玩手影游戏。」「说得很棒!」李娅肯定着孩子们的答案,特意补充道,「我们还要和成成一起做游戏,一起玩耍,对不对呀!」「对!」
「毕竟是两年级的孩子,很天真,很单纯,也很有爱心,还是很好引导的。」课后,李娅感叹。
一节课下来,成成妈妈的笔下,多了很多钩。为了记录成成的表现和变化,老师和成成妈妈一起设计了一套表格。表格有四个选项,分别是「双手放在桌面,坐端正」「1分钟内保持安静,不发出声音」「眼睛看老师」「不抱同学」。妈妈给出的奖励很直接:每节课得10个钩,就能交换一片薯片。语文课上,成成一口气得了12个钩。有时,他会用书蒙住脑袋,或者在别的孩子读课文时,把书立在面前,不出声,像是在放空;有时又会认真画线,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认真写字。
35分钟的课堂,成成很安静,没有打扰到任何一个人。
图说:好朋友刘龚正(左一)常常拥抱成成(左二),给他鼓励。陆梓华 摄
三 爱,是一种能力
班上来了特殊孩子,其实最不容易的是其他孩子的家长。将心比心,课堂时间有限,谁都不希望自己孩子的学习时间被打断。
幸运的是,成成遇到了一个体贴的大家庭。校园开放日时,看到陪着孩子重回小学课堂的成成妈妈,爸爸妈妈们更多的是理解和宽容。在校长张黎敏看来,把特殊孩子放在年级组长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是信任,也是「压担子」。根据上海市教委【关于加强本市随班就读工作提高融合教育水平的实施意见】,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家长带领特殊儿童到本市残疾诊断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学诊断,组织区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委员会和相关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加安置评估工作,根据诊断报告、特殊儿童在校(在园)和居家实际表现,对其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及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是否适宜随班就读的安置意见。
「普通学校、幼儿园应加大融合教育的实施力度,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所有学生成长。」文件中的白纸黑字,带着温情,化作了平凡校园的岁岁年年。成成是户口对口的「地段生」,在入学报名表中,家长勾选了「阳光宝宝卡」一栏。入学前,徐汇区特教中心的老师对他进行了评估,并和学校德育教导毕韵莺仔细沟通,大家的心愿只有一个:齐心协力,共同育人。育人,不仅为特殊孩子营造和谐温馨的环境,也是潜移默化引导健全的孩子,如何去爱。
刘龚正的爸爸妈妈说,作为一个天生的「E人」(网络用语,对应MBTI人格测试中的类型,E人一般指性格外向),小刘是个热心肠,邻居们也都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小家伙。但如果不是在书包里发现成成妈妈塞进来的苹果,又从班主任李老师那里听说了小刘和成成的兄弟情深,他们也不知道孩子有一个特殊的好朋友。小刘是家中的二孩,巧的是,哥哥小时候也参加过关爱自闭症的公益活动,全家人对「星星的孩子」并不陌生。「刘龚正」三个字,从爸爸、妈妈、哥哥的姓名里,各取了一个字。也把全家人的爱,注入到了这个小小的生命。「我们一直相信,培养孩子的爱心,对他将来的成长很有用。」刘龚正的父母欣慰地看到,这个在爱里长大的孩子,也在用他的方式,传递着爱的能力。
中午,孩子们已经吃完午饭,准备午休。但成成不想休息,东看看,西望望,自己和自己玩。对此,大家并不在意。
「你们知道,成成和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吗?」
「李老师说了,他是小天使,是没长大的小天使!」
「如果他有时候忽然发出怪声音呢?」
「那……他还是小孩子呀!」男孩王鸿卓想了一想,童音清澈。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