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时评:中老铁路三周年,开启区域合作新篇章

2024-12-07社会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三年,运输安全保持稳定,累计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运输货物4830万吨,黄金大通道效应日益凸显,为推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能。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交通运输如同跳动的脉搏,维系着区域经济的活力与繁荣。中老铁路不仅是一条铁路线的延伸,更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合作与交流的一次飞跃。这条铁路,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战略意义,开启了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中老铁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经过三年来的运营,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物流效率的提升,还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了新动力。中老铁路不仅改善了老挝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打通了经济动脉,带动了经济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评估,老挝未来几年将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其中中老铁路是主要驱动力。物流成本较中老铁路开通前下降了40%至50%,有效带动了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磨丁经济特区等经济园区的发展。中老铁路加速了沿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促进了万象、琅勃拉邦等重点车站周边开发,带动了物流、商贸、旅游等产业发展。跨境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橡胶、化肥等10多种商品扩展至电子、光伏、通信、汽车等3000多种,货物运输辐射泰国、越南、缅甸等1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这种多元化的贸易往来,不仅让两国人民共享到了中老铁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和红利,更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老铁路为区域合作树立了典范。这条铁路不仅加强了中老两国的合作,也为周边国家提供了借鉴。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中老铁路的建成将促进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提升区域贸易水平。未来,中老铁路有望进一步延伸,与泰国、越南等国家的铁路相连,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铁路网络,这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中老铁路沿线城市如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进一步优化沿线产业空间布局,深度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驱动高质量开放发展新引擎。例如,玉溪市大力发展复合型城市经济,推进玉昆、仙福钢铁产能置换和升级改造,总投资400亿元的绿色钢城正在拔地而起。
中老铁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老铁路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着积极的影响。中老铁路在旅客运输方面也表现活跃。截至目前,已发送进出境旅客超过34.6万人次,旅客来源地增至108个国家和地区。这不仅促进了区域间的人员往来,也为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依托中老铁路,创新打造跨境货物运输产品,累计开行「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1600余列,推出了「京滇·澜湄线」「沪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产品。积极探索「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国际运输新模式,老挝、泰国等国家至欧洲铁路直达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不仅缩短了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中老铁路开通三年来,不仅在物流、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更在区域合作和国际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中老铁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预见,这条铁路将继续为区域经济繁荣发展和文化交流互鉴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婷 图:刘耘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