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河南低空经济如何飞得更高?专家这样建议

2024-12-08社会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郑棋文】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我国各地积极探索的新方向。
河南如何飞出低空经济新航迹?抢滩低空经济有哪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近日,河南低空经济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人民政府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占仓,郑州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发起人张崔威,河南空天地应急救援研究院院长李桂锋等学界、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议低空经济发展新路径。
低空经济「火到飞起」
只有经济上可行,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研讨会上,张占仓分享了深圳市竞飞「低空经济第一城」的相关举措,并就低空经济的科学内涵与技术基础、低空制造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了重点介绍。
「在科学内涵上,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张占仓认为,从产业形态构成来看,低空经济主要由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构成。
然而,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商业化道路仍处于初期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在张占仓看来,技术挑战是发展低空经济必须面对的问题:「导航系统的精确性、电池技术的续航能力、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些都是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并且能够提供厘米级的精确定位,这为无人机的精准飞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外,从经济可行性出发,张占仓认为低空经济的飞行作业服务在800公里内或才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而这主要是由于动力电池的技术限制与传统民航业的优势布局所决定的。
「只有经济上可行,产业才能持续发展。」张占仓表示,低空经济的参与者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产业的商业化进程,包括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发现市场需要等。
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预计2026年将超过万亿元。随着国家对低空空域的持续开放,全国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实践领域将不断拓展。
低空经济是系统工程
抓住风口需多方共同努力
河南如何抢抓低空经济风口,推动更多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平台和产业联盟的建设,可以整合政策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抓手。」张崔威认为,平台和产业联盟的建设不仅能吸引人才和技术,还能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
在张崔威看来,低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
「我们既要关注技术进步,也要重视市场应用;既要加强政策支持,也要推动项目落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推动低空经济和无人机产业的健康发展。」张崔威说道。
研讨会现场,李桂锋分享了低空经济产业及无人机在空天地应急救援中的价值。
「相比地面应急救援,航空救援中无人机能够快速到达现场,为救援工作提供实时信息,甚至直接参与救援行动。而无人机的精准定位、物资投送、伤员转运等功能,可以加速救援进程,提高救援效率和准确性。」李桂锋说道。
据介绍,尤其在通信系统快速部署方面,无人机通信系统能够加速救援行动,提升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可靠性。通过智能化的任务分配系统,无人机还能与地面救援队伍无缝对接,实现救援力量的最优配置。
谈及项目实施与后续发展,李桂锋表示,目前,河南空天地应急救援研究院以「空天地应急救援及非急救转运」项目、「低空新基建及网络体系建设」项目、「县域低空经济运营平台」项目等为抓手,已推动部分项目落地河南正阳、汝州等地。
「后续,研究院将加大对表演式无人机反制技术、飞控技术的研究,并开拓无人机飞行体验、飞行研学等应用服务项目。」在李桂锋看来,发展低空经济重心在于应用端。未来,河南空天地应急救援研究院还将依据省内飞手情况、飞行器型号等建设信息平台,对接物流、吊装、救援等应用需求,盘活空置资源。
责编:李文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