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发现最美铁路丨「铁轨上的外交官」:零下40度坚守与「一拳的距离」

2024-09-18社会
光明网讯(记者 刘晗旭)「呜……」伴着一声长笛,国际旅客列车缓缓牵引驶入包头车辆段国际换轮库,车厢被节节分离,停放在换轮台位上。插设防护号志、作业线分解对位、拆卸通信连接线、连接地线……换轮库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中蒙边境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有一群被称为「铁轨上的外交官」的铁路人,他们默默进行着一项特殊而艰巨的任务——国际旅客列车转向架换装。
包头车辆段国际换轮库 记者刘晗旭 摄
自1956年中蒙国际旅客列车运营以来,由于蒙古国铁路轨距比我国采用的国际标准轨距宽85毫米,因此跨境往来的中蒙国际旅客列车均需开至国际换轮库,接受换轮作业。「85毫米,也就是一拳的距离。但这‘一拳之差’不仅关乎国际列车安全,更关系国家形象。」坚守在换轮一线26年的二连车间运用组组长王坚说道。从1956年换轮厂在集宁成立,到1965年搬迁至二连浩特;从在荒芜的野地上搭建起没有围墙、屋顶的简易换轮场,到如今科技化十足的换轮库,一代又一代的「换轮人」不仅守护着国际旅客列车安全运行,更见证着中外间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日益密切与丰富。
冰雪与钢铁的传奇:「换轮人」的极寒坚守
每当冬日来临,二连浩特便笼罩在一片银装素裹之中。驶出国门的国际旅客列车要经历西伯利亚2000多公里的无人区和沿途暴风雪天气的严峻考验。冬季,车内排出的污水以及车辆运行中的积雪,瞬间冻成坚冰,为了仔细检查车辆状态,保证车辆运行安全,「换轮人」还要进行凿冰除雪作业。
「换轮人」正在检修列车 记者刘晗旭 摄
「有一年,冬天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40℃,我们胡子眉毛上的霜化了又结成冰。」王坚说,为了寻找冰坨下面的隐患,他们要带着十几公斤重的大锤,在转向架上爬上爬下。大锤凿完还要用检点锤一点点抠,直到露出金属部分,再进行检修作业。「我们手都冻得打不了弯。」提起过往经历,王坚目光灼灼,这样的艰辛的除冰工作,要从每年的12月一直持续到第二年3月。在这样的环境下,「换轮人」每次都能除掉重达250公斤的冰坨。
「小车」省了「大力气」:换轮魂的突破创新
「这小车是给我们省了大力气。」作业组职工们对记者介绍道。「这是我们自己研究出来的工具。」据了解,在中蒙国际旅客列车转向架换装作业中,需要为首尾两节车厢更换通用车钩,才可以适应和配套蒙方机车进行连挂。蒙古国采用的CA-3型车钩达230斤,这样的重量,在更换作业时给作业人员造成了一定困难。
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创新的火花。二连车间运用组集思广益,利用液压系统设计制造出了一个可升降的工具小车。「在换钩作业时,能够通过踩脚踏板控制起升高度,让车钩下部与小车上平面平行。这样一来,职工们只需要将车钩水平移动至换钩小车上就行了。」王坚指了指四个车轮,这台小车还配置了四个大车轮,避免了在移动时车轮易卡在钢轨间的问题。这种可升降的「定制化」工具小车,在不增加作业人员负担的情况下,不仅减轻了作业强度,还提高了作业的精准度和安全度。
「换轮人」与驶进换轮库的国际列车 记者刘晗旭 摄
几十年来,简易换轮场「砌了墙、盖了顶」,「换轮人」更是绞尽脑汁地出主意、想办法,积极摸索提高设备质量,用科技创新手段为安全加码:设计液压泵站顶升装置替代人力杠杆和油镐顶升作业,制作弹簧托盘液压分解组装器缓解高强度劳动作业……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换轮人」的故事如同一曲悠扬的牧歌,诉说着坚守与创新的传奇。
在一代又一代「换轮人」的接续努力下,包头车辆段二连车间创造了平安换轮上万次、68年来国际换轮作业安全无事故的亮眼成绩。他们是「钢铁驼队」的守望者,更是国家形象的守护者,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中,「换轮人」的身影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的贡献却如同那85毫米的轨距差异一样,虽小却至关重要。正如那声长笛响起,国际旅客列车再次缓缓驶入换轮库,开始了新一轮的换装作业,「换轮人」的故事也将继续在这片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土地上,续写着他们的忠诚与担当。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