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 : 中东局势现在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在您看来,中东全面战争会打响吗?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 还有两天,就是当前这一轮巴以冲突持续整整一周年。一年前的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从加沙对以色列发起了袭击,造成约1200人死亡;而以色列随即进行了猛烈且完全不对称的反击,几乎完全摧毁了加沙地带——截至2024年8月,4万名以上的巴勒斯坦平民遭以色列杀害,其中儿童超过1.6万人。
更糟糕的是,无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如何宣称「准备好接受停火」,又或者美国总统拜登、前总统特朗普如何宣扬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和平」,目前中东的战火已经表现出向整个地区扩散的趋向性。
本周冲突再一次扩散升级。9月,以色列对黎巴嫩进行了持续的空袭和大规模暗杀,杀害了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10月1日,以色列又对黎巴嫩南部发起了所谓的「有限地面入侵」。据当地媒体报道,580万黎巴嫩人口中已经有100万人流离失所,过去一年加沙的惨剧似乎又要在黎巴嫩重演。
仿佛这一切都还不够,以色列与此同时还不忘直接挑衅伊朗。9月30日,就在以色列对黎巴嫩发起地面进攻的前一天,内塔尼亚胡在一场视频演讲中宣称,「中东没有以色列到不了的地方,为了保护以色列和犹太人,也没有任何以色列不会去的地方」。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中东对于以色列没有任何禁区,以色列也没有任何禁忌,会无所不为。内塔尼亚胡特意用英语进行演讲,并强调「自己是在向伊朗人民发表讲话」。
有分析认为,内塔尼亚胡是在威胁伊朗,甚至暗示会对伊朗进行「没有底线的打击」。而伊朗则毫不犹豫地对以色列的威胁进行了回击,10月1日,伊朗发射了超过180枚弹道导弹打击以色列,甚至使用了高超音速武器。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警告以色列「不要与伊朗发生冲突」;当地时间10月4日,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也罕见发声,称伊朗对以色列的导弹打击是「正确、合乎逻辑且合法的」,是对以色列「令人震惊的罪行」进行了「最低限度的惩罚」。
以色列又有何回应呢?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称伊朗「犯了一个大错误」并且「必须为此付出代价」。显然,作为冲突齿轮上的一环,以色列没有表现出任何往回收的意愿,而是选择要继续在深渊中走下去,直到最终命运的到来。
直新闻 : 为什么以色列可以如此毫无顾忌地大杀四方?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 这个问题的 答案部分和以色列的立国政策相关。某种意义上,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立国政策逻辑就不是和平共处,而是「恐怖威慑」。相对于周边国家,以色列有这个硬实力,也有美国的庇护,因此以色列习惯于,也迷信于使用完全不对称的打击力量,来摧毁对手的反抗意志,以此威慑以色列的敌人和潜在敌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以色列和犹太人自身的安全。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一年以色列要以近乎于种族灭绝的方式摧毁加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会选择在难民营使用2000磅级,也就是差不多一吨重的航空炸弹,同样也是为什么以色列会大规模使用民用通讯设备进行特种暗杀。因为对于军事力量的使用,以色列关注的不是对等,不是战争法,不是人道公约,不是如何尽快达成和平,而是能否将绝对的恐惧植入敌人和对手的内心。
某种意义上,自2024年以来,每当中东冲突有望通过外交、政治解决时,以色列都会主动加剧暴力循环,阻止和平的到来。4月,基于国内民意反弹与选举压力,拜登政府向以色列施压,要求尽快结束冲突,以色列随即袭击了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伊朗大使馆,激起伊朗方面以导弹进行回击;7月,巴勒斯坦14个派别在北京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和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国际上推动巴以冲突和平解决的势头也不断加强,然后以色列就连续暗杀了真主党高级军事指挥官福阿德·舒库尔和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而以色列对哈尼亚的暗杀格外具有挑衅意义,因为这件事情就发生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就在伊朗新总统宣誓就职几个小时之后。
而在这一轮中东战火即将持续一周年之际,以色列没有任何往回收以期盼和平的意向,反而是进一步地面侵略黎巴嫩,并再次激起了伊朗的导弹反击,将冲突的齿轮继续向前滚动。
直新闻 : 伊朗已经对以色列实施了「最低限度的导弹报复攻击」,以战时内阁也在制定针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计划,这两国会爆发大规模战争吗?美国会介入吗?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 以色列非常清楚这不能是持久战。一旦以色列无法在短时间内让对手屈服,那以色列就只能不断加码,但这会带来两个不利后果:一来以色列的国家硬实力也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永远加码;二来这必然也会导致现代人类文明的厌恶。
当前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就属于这种情况,以色列既不能让巴勒斯坦人民屈服,更不能接受一个因为持续一年的暴行而更加仇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实体存在。不能无限加码的以色列于是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诱使美国和伊朗在中东进入直接冲突。
实际上对以色列、对内塔尼亚胡而言,这并非某种天方夜谭。因为当前美国对伊朗实际上存在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理性上,拜登政府和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也好,前总统特朗普也罢,都不会主动与伊朗开战;但另一方面,美国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中东政治学教授莫妮卡就观察到,美国政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厌恶伊朗」,并乐于看到以色列攻击伊朗。莫妮卡表示,这就是为什么拜登一方面表达「希望局势缓和」,另一方面又向以色列提供近乎无限的军事援助和政治庇护;而在以色列和伊朗两度发生火力交换之后,美国做的从来不是遏制以色列,而是加强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并向伊朗发去警告。
我相信以色列政府和内塔尼亚胡很难不认为,当把伊朗逼得足够狠,当由此引发的伊朗反击超过一个阈值,当以色列陷入的局势足够糟糕,美国就会不得不下场。事实上,在4月和10月这两轮伊朗导弹打击中,美国及其盟友都参与了拦截,某种意义上,美国和伊朗可以说已经处于「间接交战状态」。
另外一个更深层次以色列要诱使美国和伊朗交火的原因,则是从根本上阻止由「伊朗无核化」而引申出的「以色列无核化」。9月24日,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在联大会议上表示,伊朗愿意恢复有关伊核协议的谈判。伊朗从一开始发展核武器的重要外部因素就是应对以色列的潜在核威胁。据西方智库估算,以色列目前拥有90枚左右的核弹头,尽管以色列对其核武库的存在保持一种模糊态度。我们可以想见,伊朗愿意放弃核计划的前提无论如何都不会少了以色列解除核武装,这本身也是中东整体无核化的应有之义。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不一定多么喜欢伊朗,但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哈里斯,对于同伊朗重新恢复无核化的谈判都表达出了兴趣。就连以色列更倾向的特朗普也在9月26日明确表示,为了避免某种可怕的后果,美国必须「与伊朗达成协议」。一方面,以色列也乐见一个无核的伊朗;但另一方面,正如美国卡内基中东中心学者迈克尔·杨所言,以色列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自己的核武库。而当这两个方向可能存在因果性上的矛盾,以色列宁可通过中东战火的升级,通过将美国和伊朗卷入战争之中,来阻止有关伊核协议谈判的进行。
这种极端的利己主义并非不会发生。有以色列媒体就曾悲叹,以色列只有消灭敌人的战术目标,而缺乏基于更大政治格局和外交视野的宏观战略。所以一场涉及美国和伊朗、席卷整个中东的全面战争有可能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以色列正在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布局。
作者丨张思南
排版丨赖信宏
编辑丨赖晨璐
审校丨曾子瑾
监制丨朱龙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