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之时,太湖接连传来好消息:
一是「颜值」更美。2024年太湖平均水质指标达到Ⅲ类,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
二是旅游更旺。时隔近20年,无锡与苏州之间重启太湖游船,「三线齐发」。游客沿途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邂逅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红嘴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作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自1996年以来,太湖治理经历了工业点源治理、综合治理、聚力攻坚和新一轮综合治理四个阶段,取得了经济稳步增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阶段性成效。
跨过全年Ⅲ类水质这道坎,迈上全年「良好」湖泊这个台阶,十分不易。在国家新一轮太湖治理总体方案中,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赋予了太湖新的功能定位——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长三角区域水安全保障重要载体、全国湖泊治理的标杆。
治理成效增添了工作信心,但要实现「浅湖深治、太湖永治」,还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湖岸同治、流域共治,以控源截污和减磷控氮为主攻方向,持续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新一轮治太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比如,针对太湖流域涉磷企业,全面建立「磷账本」「磷清单」,「一企一策」规范化治理。比如,治理重心从「湖体」向「上游」延伸,聚焦重点河流「一河一策」提升水质。再比如,开展水生植被修复、退圩还湖、生态缓冲带建设等,构建环湖生态湿地圈。
与此同时,要做好释放生态红利的大文章,进一步凝聚治太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要开发利用好,更要保护好。对太湖来说,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正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
此次太湖游轮开通的三条航线,既有「无锡管社山——太湖仙岛」的近段范围游湖,也有「无锡管社山——苏州西山岛」「无锡管社山——苏州漫山岛」的跨市航线。置身万顷碧波,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切身感受多年来太湖治理取得的成效,必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内生动力。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前不久召开的无锡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把整个无锡当作太湖一样来呵护。这一考量,既体现了治理生态环境的系统思维,更凝聚了广大市民建设美丽无锡的强大合力。
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坐拥108公里太湖岸线的无锡市滨湖区,正乘势而上,高起点打造「太湖108廊道」,高水平布局「五湾五城」——红沙湾科学城、蠡湖湾未来城、运河湾现代城、九龙湾智造城和灵山湾生态城,真正让好风景集聚好资源、孕育新经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太湖治理纵深推进,将源源不断地创造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走出「绿水青山建得更美、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的多赢之路。(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