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台军大造反舰导弹基地,美军测试「敏捷作战部署」

2024-09-04社会
近期,围绕阻击解放军这一主题,美台又有新动作。
美空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组织了代号「竹鹰24-3」的演习,重点测试所谓「敏捷作战部署」。台军方面则于近日扬言在台南、高雄、屏东、台东等地打造至少5大营区,部署向美国采购的岸基「鱼叉」反舰导弹系统,以「吓阻」解放军军舰。

与其说这是美台勾连,不如说是美方主导、台军执行,「台独」武装反倒更像配角。 长期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台军在战略及战术安排上毫无话语权,早已被美国置于「第一岛链」中最靠前、也是一旦冲突爆发牺牲最大的位置上。 美空军演习与台导弹基地建设,看似同步上演,暗含「内外配合」之意,但在逻辑上却存在着十足的硬伤。

「敏捷作战部署」是美空军2017年为应对中俄等对手的导弹系统威胁而提出的应对方案,意图改变在大型机场集中部署大规模机群的传统模式,转而在更多、更分散的小型机场或临时机场分散部署, 简单说就是「化整为零」,以增强美空军作战体系的韧性。

但与美方随时可以机动的战机不同,美方命令台军建造的导弹基地却是无法移动的固定标靶。在当前岛内军事部署几乎全透明的背景下,这些基地很难发挥出其不意的打击效果, 极有可能在威胁到解放军军舰前就被远程火力逐一「点名」。

更糟糕的是,其中不少基地距离居民区很近,直接增加了平民在冲突中被意外波及的概率,这也导致岛内民众抗议声不断 。从台军最新炒作的5大营地选址可以看出,大部分位于绿营执政县市。这说明民进党当局对民众抗议早有预期,但认定「铁票区」民众较容易安抚,于是先从「死忠粉」开坑。

对美军来说,增加岛内导弹基地数量,等于增加解放军打击目标,拉高攻击成本。同时还能为美军及时反应争取时间,发挥「敏捷作战部署」优势 。事实上,除空军外,美国海军、陆军以及海军陆战队近年也纷纷提出「分布式杀伤概念」「多域特遣部队」「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等类似概念,主打一个「跑得快」。

然而,即便这一战术想定置岛内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完全把台军视为「肉盾」和「炮灰」,在实战中也未必能如美军所愿。对解放军而言,集中火力打击大型机场的大规模机群,与同时打击多个小型机场的小规模机群,在技术层面并没有太多差别, 在打击效果上同样可以实现短时间彻底清除。

除了对潜在对手能力的低估,美军策略还有另外一层更为现实的困境,那就是对台军售的到货率。 国民党「立委」罗智强今年7月质疑,台军向美采购的32套系统、128枚岸基「鱼叉」导弹原预计2026年交付,但从美方公开资料可知,这份2020年签署的合约,预计2029年3月才能完成。

台防务部门对此回应称「已要求美方如期交装」。该回应只表达了台方立场,没有回答「立委」的质疑,也没有谈美方态度与相关订单的实际进度,等于默认装备交付必定延期。 届时即便民进党当局如期造好导弹基地,也将面临「有基无弹」的尴尬。

长期以来,美方靠着军事霸权在全球横行霸道, 但在台海区域以及更广大的中国周边海域,美军的能力早已无法支撑其野心。 无论是类似「敏捷作战部署」的战术调整,还是强迫日、韩、菲等盟友出地、出钱、出人以分担成本,美国所谓新概念与新战法,事实上都在打退堂鼓。

在一通折腾之后,美国应扪心自问, 其对距离自己国土万里之远的东亚局势,是更具掌控力了,还是更加力不从心了?盟友们对美国能够取胜的信心,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事实证明,美国通过军事霸权夺取的话语权正在急速消减之中,回归和平与发展的大主题,顺应交流与合作的时代潮流,才是正道。反之, 试图搞「新冷战」,搞「小圈子」,搞「以台制华」,只会让美方收获更加刻骨铭心的失败。 这一点,美方与民进党当局都应该看清楚。

来源:海峡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