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小谢是静安分局南京西路派出所第一责任区警长谢弼臻,他曾荣获个人嘉奖四次,被评为市局优秀共产党员。因为办事沉稳,同事们都爱喊他「老当」;因为有亲和力,是化解各种矛盾的高手,所以辖区里的居民和企业员工都亲切地叫他「小谢」。
丰盛里、张园、吴江路美食街,上海中心城区这些网红地标,都在谢弼臻的管辖范围内。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伴随着光影秀的开幕,这里一天的人流量就超过了20万人次。在如此盛况下,居民和商户依旧一派和谐,秘诀就在「老当」小谢这个称呼里。
图说:谢弼臻与居委干部开展基层调研工作 静安公安供图(下同)
「老当」的第一支队伍:商区工作站
老当的称呼名副其实,谢弼臻年龄不大,处置问题很沉稳,处理民与商之间的矛盾,直抵本质。
2022年底,茂名北路的限时步行街正式迎客,张园以其「海上第一名园」的盛誉重焕光彩,众多打卡地标争奇斗艳,加之三条地铁线路交汇,周末街头总是人潮涌动。对于仅一墙之隔的静安别墅居民而言,却成了一种侵扰。
随着步行街开放,为了解决外卖骑手取餐的难题,静安别墅小区附近特别开辟了非机动车周末专用通道。但随之而来的骑手速度过快产生的噪音,以及道路不平引发的潜在危险,激起了居民的集体不满。
图说:谢弼臻与平安商户联盟开展基层调研工作
面对这一矛盾,谢弼臻运用了他的「金钥匙」——「老当的工作站」,一个由居委书记、律师、工商、城管、市场、市容、记者等多元背景成员组成的「全要素治理」团队。他们深入现场,专题调查研究,记录外卖骑手的活动频率和噪音水平。在提出设置减速带的建议时,细心的谢弼臻还考虑到了可能产生的新噪音问题。经过多方专家的咨询,团队决定将减速带高度定为3厘米。谢弼臻还提议,在地砖铺设前加入绝缘和缓冲层,并采用静音地砖,致力于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宁生活圈」。
与此同时,商家为招徕顾客而竞相播放的广告声,以及电子大屏的闪烁,让静安别墅和经典茂名小区的居民感到不胜其烦。「老当的工作站」整理出十余个民商矛盾的经典案例,在南京西路街道的支持下,与城管、市场、市容等部门联合,启动了联动治理模式。他们合理规划了外摆位区域,调暗了夜间LED灯的亮度,并禁止了外放音响广告的使用。谢弼臻还积极引导商家重视店内文化氛围的营造。这些措施最终实现了居民与商家的和谐共处,促进了商家间的良性互动与竞争。
「在这个时代,高效解决民商矛盾很重要。运用好这支队伍,我们就能发挥出协同效应,实现1+1>2的效果。」谢弼臻说。
图说:谢弼臻与「问题少年」谈心
「老当」的第二支队伍:少年服务队
「谢弼臻哥哥,这几天有空来看我比赛吗?」这是一名曾经的「问题少年」与谢弼臻之间的约定,去年一整年,谢弼臻一有空就去孩子家做家访,还利用业余时间陪他实现自己的「小梦想」。
孩子名叫王骏(化名),是谢弼臻管段学校里的一名初三学生,2022年末,刚刚进入中学的王骏因与学校老师发生冲突,还与同学争执,被贴上了「问题学生」的标签。
谢弼臻从一起校园纠纷调解中了解,王骏因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性格逐渐变得孤僻,在校时闹出了不少乱子。在经过走访后,谢弼臻得知,王骏家共有三个孩子,王骏是老大,另有一对双胞胎妹妹,父母对妹妹们的偏爱是孩子性格孤僻和行为个性的诱因之一。谢弼臻也曾尝试做工作,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问题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集中爆发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王骏逐渐愿意与谢弼臻吐露一些心声,他逐渐成为了孩子口中的警察哥哥,但对于上学和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孩子依旧有较强的抵触情绪。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谢弼臻深知,孩子当下最重要的是「陪伴」,一个能陪他说说心里话,保持关心呵护并能积极督促孩子完成学业的长期「计划」在谢弼臻心头萌生。
2023年初,派出所成立南西青少年服务队,谢弼臻作为骨干成员,建议将解决王骏一家的问题摆上首要工作任务,服务队先后联系资深青少年问题专家,联合学校和属地居委会共同对王骏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多次组织上门调和,谢弼臻本人也将对孩子的家庭走访列为每周事项。「有段时间,我几乎天天上门,有时穿着警服不方便,我会在下班后专门去孩子家中做家访。」谢弼臻坦言,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扭转王骏父母的教育观念。
期间,谢弼臻获悉孩子对攀岩的热爱,还通过少年服务队平台联系了辖区有关单位,为孩子创造了参加攀岩比赛的机会,去年暑假,谢弼臻第一次陪同孩子去往辖区运动馆进行攀岩训练,善于运动的谢弼臻也陪着王骏一同尝试,给予了孩子心理上的动力。两个月的时间,谢弼臻和服务队的成员们见证着孩子从沉默寡言变得乐观开朗。
时机成熟后,谢弼臻再次与王骏父母沟通,并亲自走访学校,提出复学的建议。初三开学后,王骏重返校园,在学校的关心帮助下,他很快赶上学业进度。初三时,曾经的问题少年重新回归了校园,交到了朋友并最终出色地完成学业,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两年来,南西少年服务队已有效处理青少年相关警情数十起,排除了不少学校和社区中未成年人隐患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用工作之外的「功夫」,成功引导一批又一批问题青少年摆脱困境,重返社会和校园的怀抱。
图说:谢弼臻在吴江路茂名北路路口
「老当」的第三支队伍:社区纠纷调解中心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是谢弼臻对自己的要求。刚接手社区工作时,师父就告诉他,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民警,就要进百家门,解百家困,而谢弼臻在师父教诲的基础上,还补充了自己的「创新」——利用多方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保障。2021年初,他依托居委会平台,建议在管辖的多个小区内成立了服务队,并在静安别墅居委会设置专门的社区纠纷调解中心,此后,这座百年历史的石库门建筑里,每天都上演着邻里间或跌宕起伏或温馨感人的故事。
小区内一栋三层老楼里,谢阿姨与刘阿姨因公用面积的使用问题产生了纠纷,这场矛盾甚至追溯至上一代。2022年底,谢阿姨出租房屋后发现刘阿姨在楼道堆放杂物并私自搭建淋浴房,一怒之下将她告上法庭。尽管法院判决刘阿姨清理楼道,但不久杂物再次出现,谢阿姨再次诉诸法律,导致刘阿姨被限制高消费,双方矛盾愈发激烈。
谢弼臻得知此事后,以真诚的态度说服谢阿姨撤回诉讼,接着帮助刘阿姨解决了消费限制问题。在双方恢复正常邻里关系近一年后,新的问题出现——两家均不愿共用卫生间。谢阿姨提议分割卫生间,却遭到楼下居民的反对。谢弼臻再次上门调解,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召集三户人家到社区纠纷调解中心进行沟通,并启动「三所联动」机制进行调解。
今年9月,调解会现场,除了律师和人民调解员的参与,谢弼臻还专门邀请了与三户居民关系较好的邻里旁听。他凭借「情理法」三方面的深入剖析,以及「熟人关系」的巧妙运用,促使三方达成共识,签署调解书,多年的恩怨得以化解。
「若矛盾未能化解,我们的责任便无法卸下,内心也会感到不安。」谢弼臻与社区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近两年的心血。每当矛盾出现转机又遇到新的挑战时,他总是用这句话激励自己继续前行。在处理邻里矛盾时,他总是耐心倾听,用真诚换取信任,待情绪稳定后再明确诉求,提出解决方案。有时,他甚至耐心倾听半小时,只为让对方有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面对激烈的情绪,谢弼臻也会适时指出长远后果,帮助双方从矛盾中抽离,全面审视问题。
「懂人心方能得人心。我算是和谐邻里关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谢弼臻如此评价自己十余年的社区民警生涯。他被人们誉为「充满热情、贴近百姓、有人情味」的社区民警。善于倾听,懂得换位思考,与居民和商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十年如一日地扎根社区……他虽做着看似琐碎的小事,却为城市的平安和谐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通讯员 宋一江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陈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