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护苗」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扫除文化垃圾?如何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在强化打击的同时从根本上防范?面对这些「扫黄打非」基本话题,浙江宁波余姚市提供了一份新解法。
「护苗」工作如何创新?卡通IP立大功
开学第一课,在余姚市瑞云学校报告厅的大屏幕上,一位手捋黑髯的古人动漫形象深深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屏幕上播放的正是余姚市委宣传部、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推出的 「护苗」系列公益视频。该系列公益视频将「扫黄打非」与优秀传统地域文化紧密融合,以余姚四先贤之一的王阳明原创IP作为主人公,借助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科普了「护苗」「网络防沉迷」的基本知识,呼吁广大青少年学生既要了解网络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防止网络沉迷。
「沉迷网络的危害非常大,我们要战胜自己。」在场学生说,「在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合理地控制上网时间,也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浏览学习一些对我们有用的知识,自觉做一个健康阳光的青少年。」
基层治理如何强化?数字「智理」起成效
由低塘街道网格员发现的「刘某某等人复制、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 ,涉案人数达20余人,涉淫秽卡片10余万张,非法牟利50余万元,已向上级部门申报挂牌督办。这要归功于数字「智理」的强化与推行。
低塘街道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牵引,紧扣基层治理「141」体系迭代升级,推行「红黄绿」三色管理制度,将「扫黄打非」工作任务按紧急和重要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依托「街道-村社-网格-微网格」四级架构,按「1+3+N」模式配齐配强「专、兼、联」三位一体的网格治理团队,大力推动各类资源向网格、微网格下沉。这对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信息收集、协同管理以及政策宣教的业务能力培训以及提高涉「黄」涉「非」案件线索成案率起到了明显成效。
通过推行数字「智理」,低塘街道做到了重点事件当即解决,一般事件在3个工作日办结,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实到位、任务清晰明确,确保线索处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基层宣教如何见效?文化阵地显担当
「扫黄打非」工作最终目标,是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实现群众内心的精神富足。
近年来,余姚市扎实推动「扫黄打非」与传统地域文化、公共文化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融合,着力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探索农村群众精神富有的实现路径。其中,低塘街道积极探索「云上」转化路径,推动街道图书馆和各村「扫黄打非」联络点完成数字化、有声化改造,通过「扫码」看书、「扫码」听书等形式,打破空间局限,努力实现精神文化生活「云」共享。去年5月,宁波首个街道农家书屋全民阅读的「数字大脑」正式上线,街道现有实体藏书+电子图书10万余册,有声阅读时长累计超过3万小时。
低塘街道历山村文化礼堂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农家书屋年均接待5000人次左右。我们在书屋的布置中,会摆设一些‘扫黄打非’的宣传品,使老百姓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下一步,余姚市还将积极打造省级特色「护苗」工作品牌,推出「阳明护苗」特色工作品牌,组建「护苗联盟」,推动健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营造护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将继续综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书香文化礼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化阵地,大力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设主题宣传教育、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扫黄打非」工作站、村社联络点等。
来源:「浙江省扫黄打非」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