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突如其来的「大订单」
一笔利润可观的采购需求
就算是自家超市不卖的物品
他也非要在你这买
遇到这样的订单电话
你会不会觉得是天降「大生意」呢
千万当心
这可能是骗子设下的圈套
案例
案例一:冒充学校教师采购物品
前不久,我市一商户陈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某中学采购教师的电话,对方说学校打算采购一些燕窝,但碍于礼品采购的限制,想请陈女士代为购买。陈女士听后说自己没有认识的商户,于是该采购「教师」向陈女士推荐了一个微信,并给陈女士发了一个虚假的转账记录,称钱已经达到陈女士账户,但由于是对公转账会有一定的延迟,想让陈女士先付一下定金。
陈女士看到虚假转账记录认为钱已经转了,便在微信转了20000元,用于支付购买燕窝的定金。随后,联系采购老师时发现联系不上,这才意识到被骗了。
案例二:冒充消防采购物资
无独有偶,前不久,我市一个体商户刘先生也收到一条好友申请,对方说自己是消防支队的工作人员,问他是否认识销售水泵的商家。刘先生告知对方没有,但对方说有一个合作过的销售可以介绍给刘先生,让刘先生帮忙下个单,可以从中赚取些差价。
发现有利可图,刘先生便添加了「销售方」的微信,对方说刚好有一批现货,可以马上发出,于是刘先生向「销售方」提供的账户转账了10000元。
转账后,「消防工作人员」又称还想要多买几台,但要让刘先生再垫付一笔20000元的定金。此时察觉到情况不对的刘先生要求与对方线下见面核实身份,但对方以工作忙为由拒绝,要求对方视频连线,但对方又称摄像头损坏也不能视频,随后刘先生发现已被对方删除好友,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以上两个案例就是典型的虚假服务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某单位采购人员,找商户购买大量商品,就在你以为是「天降订单」可以大赚一笔的时候,很有可能已经掉入骗子们的圈套。
丽江警方提醒大家:购买东西的时候,无论你是卖家还是买家,都要仔细核实商家或服务提供者的真实信息,特别是当涉及大额订单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私下交易。
盘点一下诈骗套路
1.诈骗分子会利用商家较为信任的身份,如军警、老师等公职人员,向其抛出高额订单,让商家急于接下;
2.诈骗分子在采购商店内商品时,会指定某款商店里没有的产品,让商家帮忙采购。此时商家往往就会为保住自己店内的订单而落入圈套;
3.当商家买了诈骗分子指定商品后,便再也联系不上「厂家」与「订购者」了,最终买了一堆「空气」。
警方提醒:
单位采购物资时,会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履行相应的书面程序,绝不可能仅通过电话、微信来进行交易。
遇到类似情况时需提高警惕,首先要核实对方身份真伪。交易时对于要求代购其指定商品时,要仔细甄别,若发现异常,请立即终止交易。
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请第一时间向警方求助,切勿因为大订单、高利润而上当受骗。切勿为他人先行垫付款!
推荐阅读
▶ 网上投资理财?丽江一市民被骗9万元▶火速拦截!价值3.5万元的黄金保住了
原标题:【教师、消防人员突然来电「采购物资」 ,是「大订单」还是大陷阱?】
阅读原文
来源:云南丽江警方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