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18个万亿城市工业增速超全国 合肥、郑州领跑 佛山、广州掉队

2024-11-16社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为经济增长贡献近四成,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成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的核心动力。在9个已公布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万亿城市中,有8个城市增速超过9.4%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6个城市增速超过20%。尤其是北京,以66.7%的增速领先全国。
随着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深入,今年以来,万亿城市如何加码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各地有哪些优势产业?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万亿城市工业及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解码万亿城市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18个万亿城市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合肥、郑州、深圳增速位列前三
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26个「万亿GDP」城市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均值为6.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18个城市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合肥、郑州、深圳增速位列前三,且均超过10%,分别同比增长15.2%、11.0%、10.2%。
然而,并非所有「万亿城市」都在增长轨道上行驶。佛山和广州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呈现负增长,分别下降1.2%和2.2%。这主要反映了它们在传统产业依赖较深的情况下,受到房地产下行和出口压力的冲击较大。特别是佛山,作为珠三角制造业重镇,其经济在转型调整中面临短期阵痛。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半年相比,9个城市在前三季度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提升,显示出部分地区的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其中,宁波的表现尤为突出,前三季度增速较上半年提升3.4个百分点,位居万亿城市首位,这反映出宁波在经济修复和增长动能方面的强劲反弹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展现出中国在创新驱动战略下的产业升级成效。26个「万亿城市」中,共有10个城市公布了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长数据,其中有6个城市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凸显出部分城市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中的突出表现。武汉和合肥尤为亮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30.6%和29.7%。
在全国范围内,合肥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领跑「万亿城市」,成为制造业增长的标杆。而郑州的表现同样不容小觑,规模以上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速均超10%,显示出这座中部城市在技术产业上的快速追赶态势。
佛山则正经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负,但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达到8.1%,表明该市正在摆脱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逐步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型。这一转变反映了佛山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进取方向。此外,部分城市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布局各具特色。上海聚焦发展先进制造业,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制造业产值前三季度同比增长8.6%,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仍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发展韧性。泉州的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达17.3%。泉州的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7.3%,意味着这座传统制造业城市正积极转型升级。
万亿城市加速投资高技术制造业
北京前三季度增速66.7%排首位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金额为37.90万亿元,同比增长3.4%。26个万亿城市中,有11个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在此背景下,26个「万亿城市」中有11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展现出强劲的区域经济活力。其中,福建的福州(不含平潭)和泉州表现尤为突出,投资增速分别达8.7%和8.6%,位列万亿城市前两名,且远高于福建全省的3.0%平均增速,显示出这两座城市对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投入。福州和泉州的高增长也凸显了福建在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战略倾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下滑。西安、东莞、佛山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前三季度均为负,分别为-3.0%、-3.2%和-7.3%。这一表现反映了这些制造业和科技产业重镇在宏观经济环境中的调整压力,也揭示出其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同态度和策略。例如,佛山和东莞等珠三角制造业城市受全球需求疲软和产业转型压力影响,可能在投资上更加谨慎。
虽然南京尚未公布相关数据,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从整体趋势来看,不同区域的万亿城市正在采取各自的路径,来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一些城市通过加速投资以推动增长,而另一些城市则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保持观望。
从全国范围看,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深入,高技术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增速。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4%,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4.1%、10.3%。
26个万亿城市中, 在公布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九座城市中,除东莞外的八城增速均超过全国水平,有六城增速超20%。其中,北京以66.7%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排在首位,大幅领先于其他城市;深圳、合肥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列第二、第三位,分别达到42.2%、36.7%。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反映出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各城市积极布局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此外,还有五座城市公布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增幅,烟台、泉州增幅分别达到47.4%、20.0%。
武汉、合肥、郑州 领跑 高技术制造业
航空航天制造业投资增速显著
万亿城市在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和投资上既各有侧重,又呈现出区域性特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综合各城市目前披露的数据表现来看,前三季度,武汉、合肥、郑州前三季度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方面表现最为亮眼,分别增加30.6%、29.7%、14.9%。
武汉在前三季度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表现出强劲的工业发展态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4.2%,反映出武汉在高技术制造业领域的快速崛起。武汉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这一增长得益于武汉持续推进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2024年8月,武汉发布【武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了未来四年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图,目标是将武汉打造成为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城市。具体到高技术制造业的表现,武汉的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增长尤为显著,前三季度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平板电脑、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3.8%、41.8%、21.4%、12.8%、12.5%。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展示了强劲的经济韧性与活力,工业生产表现尤为突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创下近33个月新高。分行业来看,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连续9个月保持30%以上增长,前三季度增长36.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增长同样显著,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增幅为34.3%。进一步巩固了合肥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制造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
从具体产品表现来看,合肥的整车产量在今年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达131.12万辆,同比增长33.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2.8万辆,同比增长74.6%。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74.6万辆,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城市排名中位居第四位。今年前三季度产量增速近四分之三的情况下,合肥的崛起有望带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的又一次变局。
在外部经济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郑州依然实现了稳健的增长,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5.5%,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8%、9.3%、3.0%。工业的强劲表现是其主要推动力,尤其是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6%和12.8%。在绿色和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工业机器人、充电桩、锂离子电池、服务器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8倍、91.7%、60.5%、46.7%,这些高技术产品的快速增长展现了郑州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方面的成效,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较之下,长三角受到国际局势影响外贸持续承压,广东各城市制造业转型则显得更为迫切。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广东经济增速分别为4.4%、3.9%、3.4%,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各万亿城市工业发展差距也逐渐加大。广东4个万亿城市中,除深圳外,广州、佛山、东莞市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均低于全国。在工业方面,深圳、东莞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表现较好,同比分别增长10.2%、7.7%,但在广州、佛山分别下降2.2%、1.2%。
整体来看,广东各地在电子制造业的持续扩张,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万亿城市电子产品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深圳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广州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佛山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9%,东莞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2%。
其他重点产业方面,广州的汽车制造业因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前三季度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4%,然而,广州的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1%、9.1%。广州民用无人机、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4倍、1.3倍,这不仅反映出广州在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优势,也表明广州正逐步将资源和创新力向新兴高技术产业聚集,以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佛山作为广东省传统工业强市,尽管2023年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和出口需求下降的影响,整体工业增速低迷,但高技术制造业的强劲表现为佛山经济带来新的动力。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是广东省首个「破3」的城市。今年以来,佛山传统优势产业受到房地产行业下行、出口下滑的冲击,工业增速持续低迷。然而,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负的情况下,佛山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为8.1%,为经济结构优化提供了支撑。为推动产业升级,佛山积极推动制造业向高技术方向转型,2024年9月发布【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佛山制造行动方案】,从七个方面提出了19项细化举措,希望通过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佛山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15.7%、28.0%,显示出这些新兴产业成为佛山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东莞也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13.5%,在已公布数据的城市中排名第四,紧随郑州之后。具体产品方面,东莞的智能手表、路由器和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均有增长,体现了其在高技术制造业领域的生产实力和市场需求的旺盛。
在东南沿海的万亿城市中,泉州的经济表现十分亮眼。今年第一季度、上半年及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为7.2%、6.7%、6.6%,不仅稳居全国前列,还在26个万亿城市中多次位列第一。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重点城市,泉州正通过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泉州的工业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正从「制造大市」走向「智能制造」。今年8月,泉州市制定【泉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以创新推动产业链高质量重塑。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前三季度泉州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17.3%,增速较上半年加快2.4个百分点。此外,新建投产的规上高技术企业占泉州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的三分之一,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投资方面,泉州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总额增长20%,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激增96.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6.3%,表明泉州在推进高技术制造业上具有明确的资金投入和发展目标。
各万亿城市在高技术产业上的投资力度,也展示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六大类。从已公布详细投资方向的7个城市看,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为各城市重点布局的产业方向。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速显著,合肥相关产业投资增速达到43倍,体现出其强烈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驱动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