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中国人发明的,可如今,我们的烟花产量虽然是世界第一,但也面临技不如人的尴尬:
「学习日本技术,贴海外商标,被国外卡脖子」。
这并非妄自菲薄,而是残酷的事实。
浏阳,这座花炮之城的兴衰和产业变迁,就是中国烟花产业尴尬境地最生动的写照。
说到烟花,这门豪掷千万就听个「响」的全球最烧钱生意,湖南县城浏阳是绕不开的。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浏阳都是这个产业的王者。
【中国实业志·湖南篇】有记载写道:
「盖湘省鞭爆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被唐太宗御笔亲封「爆竹祖师」的李畋费,也是湖南浏阳南乡大瑶山人。
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亚运会……这些国际场合的花炮,都来自浏阳。
在国际市场中,中国是最大的烟花出口国,而浏阳则是第一中的第一——浏阳内销占全国市场的50%、出口又占全国的60%。
别看浏阳的数量在前列,但出口比例中,很大一部分是中低端产品,或者赚中间商差价的贴牌产品。
而向他们下订单的,则是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厂商。
在更高端专业的市场里,这些企业的创意、技术遥遥领先。
在中国最有名的烟花艺术家蔡国强,就是从日本学成回来的。
不仅如此,一旦涉及专业燃放,比如大城市烟花表演,表演公司也会邀请日本专业师傅来指导交流,甚至要按照日本供应商的要求来组织原料加工制作。
芯片、汽车也就算了,连领先了一千多年的烟花,还沦为了代工厂,甚至被日本人卡脖子。
究其根本,与禁止燃放令息息相关。
随着「禁燃」令的全面推广,全国一度有90%以上大中型城市中心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导致市场上烟花爆竹的需求断崖式下降。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地区把烟花爆竹视为落后产业,要么直接淘汰,要么加以限制。
有数据显示,中国有16个省级行政单位完全退出了烟花爆竹产业,10年间有超过4000家相关工厂关停。
在这一轮整顿过后,几个主产区也折损不少企业。
原本,在历史上,湖南醴陵、浏阳,与江西的上栗、万载是中国花炮产业「金三角」。
浏阳虽然是第一,但并不是唯一,面临着其他三个地区激烈竞争。
但在这一轮打击下,这些中国颇具历史传统的花炮主产区,大部分就沉沦了。
浏阳,就成了「独秀」,那为何浏阳能够幸免?
浏阳对于烟花爆竹企业的治理更为柔性,只是强制淘汰了不符合要求的落后产能,剩下的交给市场自己来淘汰。
柔性的另一重考量,还在于人情。
作为一个具有上千年发展历程的本地产业,浏阳花炮产业所涉就业人员甚广。
虽然高科技产业能够带来更高的GDP,但浏阳花炮产业也有着稳就业的重要作用,能够富裕地方、减少留守儿童。
在这一轮禁令周期内,浏阳反而成为烟花爆竹产业的绝对领导者,产量/出口遥遥领先。
浏阳,还顺势把烟花当作了城市文旅名片。
于是,这个落后的工业,就一跃成为时髦的、顺应潮流的文化产业。
企业的种子留下来了,但需求端的压抑还没解决。
因为禁燃令推行周期长达十年以上,而且还叠加了口罩,这足足影响了几代花炮人命运。
需求不振,就意味着创新动力不足,市场都萎缩了,谁会去关心研发呢?
因此很多花炮厂转向承接海外市场的订单,比起原创的高风险,来料加工更稳妥,毕竟,最重要的是活下来。
虽然浏阳有了文化产业的外衣,但内核依然是工业的「加工」。
2023年火爆的「加特林」,实际上是2019年研发出来。中国原创能力,已经大幅落后日本等国家,更重要的还是人才流失和断层。
以专业燃放为例,这是一个需要符合技能的细分类目,懂音乐、懂艺术、懂烟花。
目前,全国能符合要求的烟火师,可能不超过50个,而培养这样一个能上手的烟火师,可能需要10年!
相比中国把烟花看成落后的工业产业,日本等国家,则把烟花塑造为城市、国家文化名片,并且在世界上打出了名堂。
现在,日本每年有上千场花火大会,历史最长的超过100年,成为让中国游客都趋之若鹜的打卡项。
这些大型项目,推动了日本烟火工艺的制造、创意的发展,并且培养了更多核心人才——花火师傅。
由于外国对高空燃放烟花不设限,日本甚至生产并燃放了世界最大烟花「4尺玉」(直径超1米、重460公斤的),炸出了732米的花朵。
作为烟火源头的中国,在最具附加值的烟花产业上,还要被自己徒弟日本(明朝时传到日本)卡脖子,这听起来无疑令人遗憾。
在日本人玩得风生水起的同时,浏阳花炮产业只是在以一种「苟」的姿态活着。
虽然,如今浏阳花炮产业依旧发展迅猛,但年轻人已经不看好了。
毕竟,当一门创意产业被压缩到只剩加工之后,其附加值变低,注定不能成为赚钱的生意,更无法吸引高端人才。
似乎,浏阳花炮产业的天花板,已经到了——给西方国家代工花炮。
但这个局面,可能随着口罩解禁、需求释放而改善。
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约有500场大型的烟花表演活动,燃放费用超过两个亿,相当于2022年全年的消费量。
在地方加速提升文旅名片的背景下,很多城市把烟花视作捷径,希冀打造类似花火大会那样的IP。
与此同时,去年以来,全国人大和各级政府,也在为禁令松绑,这激发了压抑已久的消费者端需求。
有行业内人士预计,今年预计到今年农历新年,浏阳烟花爆竹销量很有可能突破500个亿!
由于浏阳是中国花炮产业高地,相比其他产区更容易聚集人才和恢复产能。
2023年,面对爆火措手不及的浏阳人,今年已经能沉着应对井喷的需求,一些人才,也在回归到浏阳的花炮产业里。
为了适应城市燃放需求,浏阳相关从业者也着手研制高端花火、城市烟花,体现高颜值、强社交属性以及低污染性。
由于浏阳市严控地方花炮企业新增数量,活下来的企业避免陷入低价内卷的状态,更有心思去优化自己的生产、质量。
所以在花炮产业沉寂的年代,这些企业生产质量更稳健,产能规模、生产效率、原料环保、企业生产规范等不断提高。
浏阳人也从过去家家户户孩子参与制造炮仗,进入到数字化的工业时代。
虽然,人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全流程监控、生产安全、流程优化,一个都不少。
在刚刚过去的1年里,浏阳花炮产业已经享受到报复性消费红利。
以往年产年销的产品,已经变成年产季销,旺季不只是冬天,更延续至冬天到第二年10月份。
在媒体采访中,一些产业从业者表示,往年冬天满库存货,今年已经清空了。
成倍回归的需求,将给花炮走向高端、文化创意创造新的动能。
花炮,这个曾经的落后产业,正在借助文化找到新的活路,而浏阳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END-
参考资料:
吴晓波频道:【沉寂了十年的烟花爆竹,今年成倍归来】
长报道:【四位浏阳花炮厂负责人讲述】
作者:和正升
编辑: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