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江紧紧围绕「建、管、训、用、保」五个方面,激励广大退役军人踊跃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建强队伍、优化管理、创新活动、打造品牌,有力推动内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能力提升、质量提升、水平提升、影响力提升。
抓好队伍建设,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一是组建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采取「1+1+N+M【即1个市级总队、1个县级支队、N个镇(街道)分队和专业分队,M个村(社区)小队】」建队模式,依托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大力招募退役军人志愿者,引导鼓励各行各业退役军人就近加入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共组建市、县、镇、村四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708支、退役军人志愿者3700余人。二是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在组建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基础上,针对思想引导、心理疏导服务需求,采取「蝶变」工作法,邀请40余名政治过硬、善作思想心理疏导工作的退役老兵,组建思想政治工作志愿服务队6支;针对公共法律服务需求,邀请16名执业律师、8名人民调解员组成法律服务志愿队5支;针对应急救助等专业领域志愿服务需求,组建市、县两级应急处突志愿服务队2支。三是组织联合志愿服务队伍。以县为单位,全市12家退役军人创建的规模性和限上型民营企业把志愿服务作为退役军人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军人本色的重要载体,联合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6支,拓宽了志愿服务广度;以镇(街道)为单位,全市132个退役军人较少的相邻的村(社区)组建退役军人联合志愿服务队47支,填补了基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的「空隙」。
抓好管理服务,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市局统筹、县局主抓、服务中心主做、服务站主管」分层分级管理工作机制,创新「五单(服务清单、市民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市民评单)」工作法,聚力构建共建、共管、共享运行模式,有效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长效化,为抓好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管理筑牢基础。二是加强监督管理。出台【内江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引导各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依法依规开展活动;建立业务培训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基本军事训练,邀请应急、红十字会等部门,以集中学习、观摩研讨、实战演练等方式,按专业、分领域适时开展志愿服务知识技能培训30余场次;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监管评价制度,事前审核活动内容、事中监督活动开展、事后评估活动绩效,通过全要素、全流程管理保障活动规范、服务优质。三是注重激励关心。开展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推荐评选活动,威远「集结号」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内江市十佳志愿服务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于洪涛被评为「内江市优秀志愿者」;依托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爱心储蓄银行」,创新研发线上「积分商城」和线下「汇兑超市」,实现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兑换社会服务「双兑换」,1100余名退役军人用志愿服务存储积分兑换到了自己心仪的物品。
抓好活动创新,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一是服务中心大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创新开展农村面貌改善、环境整治保护、森林巡逻防火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1300余场次。三年疫情期间,1.2万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主动投身一线硬核战「疫」,有效服务全市疫情防控大局,全力守护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2024年汛期,号召带动退役军人志愿者1200余人次,深入受灾县区,协助抢险救灾、转移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二是着眼群众需要。针对群众生产生活,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及形式,开展新春送温暖、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助学送考等示范性志愿服务活动360余场次,开展农忙助收、爱心义剪、法律咨询等常态性志愿服务活动800余场次,累计服务群众3.3万余人次。三是促进爱心传递。弘扬志愿精神、传递爱心力量,打造志愿者精神风貌展示平台。以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组织市、县两级8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10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参加「运动逐风弘善念,交流聚慧鉴仁心」趣味运动会,将所得奖品全部捐献给困难群众,感染带动更多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
抓好品牌打造,提升志愿服务影响力
一是聚焦纾困解难,打造关爱帮扶品牌。结合「双报到」工作,组织1500余名退役军人党员志愿者下沉村(社区),常态化开展帮扶留守老人、关爱留守青少年等志愿服务活动600余场次,走访帮守困难老人、儿童和中小学生1000余人次,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2200余件;东兴区「红星闪耀」、隆昌「戎耀隆昌」、威远「集结号」入选2023年度全国「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队伍」。二是聚焦基层治理,打造服务群众品牌。紧盯基层群众急难瞅盼,结合平安建设工作,引导退役军人志愿者积极开展医疗救助、交通引导、治安巡逻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志愿服务活动900余场次;东兴区「红色东乡」、威远「集结号」入选2024年度全国「戎耀家园·暖心邻里」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三是聚焦乡村振兴,打造服务家乡品牌。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志愿者中「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省全市就业创业之星和「兵支书」等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产业推广、技能培训、销售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带头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47个,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150余家,搭建农副产品产业联盟7个,建成6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园,带动12万余名群众致富增收,涌现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郭亮、「四川省十大杰出村官」刘念、直播助农「网红书记」易高波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供稿方: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科 曾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