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曹县马面裙火上热搜,当地人在家熨衣服都能挣钱

2024-03-02社会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刘叶 记者 荀超
继马面裙成「新春战袍」并热卖3个亿后,「400名大学生回曹县小镇卖马面裙」再次登上热搜。曹县,这个近年来频繁进入大家视野的山东小县城,如今正与汉服进行深度绑定。为什么大家热衷于马面裙?曹县马面裙行业有多火?3月2日,封面新闻就此采访曹县马面裙商家与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相关人员。
从卖辣椒到马面裙
利润翻了十倍不止
「你稍等一下,我下播了给你回话。」记者联系上曹县马面裙商家吴先生的时候,他正在短视频平台直播,主播是他的爱人,而他负责看后台评论,回复粉丝留言。下播后,售后、客服、主播和老板一行12人将根据订单数量打包发货。
「我们直播间每天都要卖出去600-800条马面裙,一般要忙五六个小时,订单太多了。」从去年五月份开始,他平均每次直播1.5小时,最近生意很火爆,「现在货源跟不上,断货了,有时候只能停播。」
「我以前是做农产品的,主要卖辣椒。」吴先生是曹县本地人,去年5月他放弃了农产品生意,在安蔡楼镇专心做起了马面裙。乘着传统服饰的东风,吴先生在本地的实体店和电商平台一年营业额加起来超过了2000万,「利润比卖辣椒多了十倍不止,按照现在这个热度,我2024年准备冲击5000万销量。」吴先生对此信心满满。
马面裙的高利润,得益于广大的市场。根据吴先生向封面新闻记者的介绍,同属于汉服,但马面裙不需要繁复搭配,而且对身材的包容性更高,衬衣、新中式上衣,甚至是T恤和卫衣都能和马面裙搭出不同的美。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女士汉服热卖榜中发现,「好价榜」「热销榜」「好评榜」榜首都是马面裙。
当地居民在家里接单熨烫马面裙。受访者供图
同时,曹县完整的汉服生产链也给马面裙的热销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曹县在成为汉服大县之前,也是全国有名的影视服装生产基地,其设计、生产、销售线十分成熟,而汉服热度起来后,曹县借助互联网成了全国重要的淘宝产业集群。
「订单太多了,我每天大概需要订10万元的货,不够卖,联系的两个厂家忙不过来,只能在村里找几家人帮忙。」据吴先生所言,曹县很多人家里都有专用的熨烫机,「包括我家也有一台。」一台熨烫机成本在2000元左右,「从学习到使用,也就一两天时间」,据吴先生所言,马面裙所需的面料需要从浙江等地运回,到达曹县以后,从裁剪、合片、上腰头、压褶、熨烫等加工流程开始,马面裙的利润可以从工厂覆盖到家庭。就以熨烫为例,这种小型熨烫机的运转,给家庭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一条马面裙的熨烫费大概在1-1.5元,一天下来不间断的话,熟练工做200条还是可以。而现在机器根本闲不下来,订单已经爆了,没有特别好的关系,别人还不给你弄。」
此外,马面裙的售后处理也相对更为简单。「马面裙哪怕客户退货回来,大多数时候我们清理熨烫一下也不会影响二次销售,但汉服不一样,它面料更薄更透,容易坏、容易脏,退回来不好处理,损耗就大了。」
面对马面裙的质量问题,吴先生也坦言,「好的面料成本高,很多人没有那么多资金,而市场又那么庞大,不过消费者是有甄别能力的,质量差的退货率很高。」
热度源自汉服文化传承
原创的守护需共同努力
「马面裙的热度,或者是汉服的热度,它其实是我们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体现。」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文化专委会执行主任施倩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曹县的这波马面裙热度其实并不属于昙花一现,得益于汉服文化的广泛传播,以及马面裙的搭配优势,从十多岁到四五十岁的女性都能通过马面裙体会到汉服文化的魅力。
「但原创是个严肃的问题。」在施倩看来,目前的马面裙设计存在高度雷同、风格单一的问题,「尽管有插兜等创新设计,但总体来说趋向于同质化。像形制这些有相对应的规范,所以汉服的原创设计主要体现在面料、图案、花纹等方面。」施倩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目前国内做马面裙原创设计的难度很高,「因为汉服的设计,包括任何文化产品的设计,需要对文化有足够深、足够正确的理解,还需要尊重人们的使用习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地居民正在家里裁剪汉服上衣。受访者供图
此外,保护版权问题也值得注意。在施倩看来,原创保护需要多方的努力,「不仅仅是制度上,还有我们的厂家、消费者,在生产汉服、喜欢汉服的同时,可以深入了解背后的文化。只有充分了解了汉服的工艺、特点,才能使传统文化在传承上更有生命力。」施倩还建议国内的汉服生产形成一个良性的合作模式,「负责原创的地区做好设计,有强大生产能力的地区负责加工,推广和宣传又可以借助电商业发达的地方。」施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