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以「智」求「质」推动成渝中线高铁高质量建设

2024-11-13社会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11日下午,记者走进成渝中线高铁项目荣家湾隧道出口现场,洞口二衬台车拼装火花四溅的焊接场景、来回运输的工程车辆,共同构成一幅极具动感和力量的施工场面。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信息化智控中心的高效管理。
荣家湾隧道为高瓦斯隧道,是全线的控制性高风险工点,信息化智控中心通过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安全步距监测、人员机械定位、「应急电话+远程喊话系统」、环境监测、智能通风、视频监控等子模块应用,对瓦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监测,极大降低了该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风险。
中铁五局成渝中线9标项目综合作业四队技术主管李志华介绍,目前,项目已进入正洞施工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5月底实现隧道贯通。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结合好、利用好信息化智控技术,切实提高生产效率,严守安全质量红线,为成渝中线高铁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贡献智慧与力量。」李志华说。
提高项目施工效率,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施工安全、进度、质量全过程智慧管理,一直是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的要点。
距离荣家湾隧道不远的混凝土3号拌合站,是该项目的重要临时设施之一。据悉,3号拌合站位于安岳县乾龙镇真南村,占地面积约40亩,主要承担该标段混凝土生产任务约40万方。
「我们引进了智能拌合站控制系统。该系统从原材料的入库、报检、使用和混凝土生产,实现了全方位监管,对于保障混凝土质量、规范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3号拌合站站长黄军介绍。
当前,3号拌合站正有序进行混凝土生产。中心控制室内,操作手坐在屏幕前输入一串串指令,各类原材料按照配合比,精确进入搅拌机内混合加工。
从人员管理到施工安全保障,再到生产进度的科学把控……高铁建设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也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因此,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对于成渝中线高铁高质量建设意义重大。为此,中铁五局成渝中线9标项目将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奋力书写好成渝中线高铁的建设篇章。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起,向西经重庆市渝北区、沙坪坝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四川省资阳市、成都市,引入成都枢纽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成渝中线高铁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标志性工程,线路建成后,成渝两地将形成1小时双城经济圈,使得西南各地区经济、产业布局、文化之间交流互通互融更为方便快捷,优势互补更加明显,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