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济宁市:一体推进协同发展 精致城市宜业宜居

2024-03-01社会

随着飞机缓缓降落,地平线上的城市建筑逐渐映入眼帘,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安机场,正为济宁打开「全国重点城市一日可达」的快捷通道;沿崇德大道一路向东,30分钟路程连接起的不仅是「运河古都」与「东方圣城」,更是「半小时都市生活圈」的触手可及;打开微信小程序,上门维修、居家服务等需求「一键直达」,智慧社区管理系统让服务响应更及时、居民更满意……2023年,济宁市「都市区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展开、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2024年,济宁市将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都市区、全市域梯次融合协同发展,构建「大开大合、快连快通、相对独立、抱团发展」的「任兖邹曲嘉」都市区城市形态,打造全国都市区建设示范城市。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

都市一体加速演进

2023年12月28日,由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执飞的CZ3953航班,历经2小时20分钟的飞行,于上午10:44平稳降落在济宁大安机场,济宁与全国重点城市「一日达」空中便捷通道初露峥嵘。作为全省「三枢十三支」运输机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安机场跑道长2800米、宽45米,航站楼面积29700平方米,建设有16个C类机位、8个廊桥。机场采用先进的无纸化通关、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全面实现了值机、托运、安检、登机等各环节的快速刷脸通关,6条人工和自助安检通道大幅缩短了旅客安检等待时间,旅客可实现1分钟快速过检。机场外,由「自驾+城际专线+城市公交+客运班线+出租客运」构成的通勤保障服务体系让旅客实现「无缝换乘」。

依托大安机场临空优势,济宁市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优化产业布局,加速临空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以大安机场通航为新起点,启动实施航空发展三年突破计划,持续增强「公铁水空」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和辐射能力,持续提升济宁都市区交通承载力与人才吸引力。

1月8日崇德大道(济宁主城区至曲阜快速路)主线通车,打通了都市区快连快通大动脉,形成「半小时」便捷交通圈,掀开了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3年,济宁市锚定都市区一体化交通先行任务目标,高效推动济宁大安机场、崇德大道(济宁主城区至曲阜快速路)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都市区一体化交通先行成效明显。目前,全市公路、铁路通车总里程分别达到2.12万公里、824.8公里,「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九纵六横六连」普通国省道路网已经形成,「三纵一横」高速铁路网加速成型。共青团路北延高铁连接线提前一个月通车,杨柳互通立交桥梁主体按期完工,地面道路提前21天通车。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15条,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接入20484个泊位,完成停车场三级诱导示范片区建设。

突破现代港航物流发展战略。2023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00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8.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0%、209%,梁山港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交通运输服务现代港航发展成效显著,内河港航枢纽高地更加凸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2023年全年共实施交通重点项目23个,交通投资同比增长8.8%。济邹高速、济微高速北段、济商高速、济广高速改扩建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落地实施,都市区高速外环加速形成。雄商高铁加快实施,济枣高铁开工建设,济济高铁纳入省级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开通济宁北站始发北京的「文化济宁」高铁列车;落实「公交惠民」政策,济宁市成功入选「十四五」期间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名单,继续实行早晚高峰免费乘车,实现全市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为主城区具备条件的41所中小学全部开通助学公交。全市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试点,全国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全省示范县等一批项目获国家、省级试点。

2024年,济宁市将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聚力构建「五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三纵一横」高速铁路网、「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和网络化现代化航空服务体系,全年计划安排38个重点项目,加快构建高快一体、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建设浸润民生温度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济宁高新区杨柳国际新城小区是远近闻名的「打工人」聚集区,密集的人口流动在活跃区域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交通堵塞等诸多问题。针对社区管理的痛点堵点,柳行街道搭建「智慧社区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积极建设智慧化应用场景,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增设智慧消防、高空抛物监测、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等模块,接入小区物业、公安天网等监控系统2200余路,通过设备自动识别烟雾火情、乱停乱放等各类预警场景,及时反馈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实现「线下上报—线上反馈—线下处置」的全流程精准智控及网格信息「一键可知」、场景「一键可查」、诉求「一键可诉」、状态「一键可管」、服务「一键可评」,为居民解决各类小微问题4000余件。

「数字互联」时代,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垂直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济宁市持续完善数字城管、智慧社区等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体系,压缩事件响应时间,指挥系统更加扁平,让居民对政府的服务可感知、能反馈、更满意。

2023年,济宁市围绕都市区一体化建设工作主线,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城建项目,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城市韧性活力,全面打造精致宜居、人文魅力的品质城市。新增海绵城市面积28.69平方公里,对43.1公里道路、672个建筑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全市城市建成区实现雨污合流管网全部「清零」;建成车站西路排水能力扩容项目,对主城区1800公里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清淤检测,建设了集实时监测、精准预警、应急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排水设施运营系统和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围绕改善居民出行环境,新增公共停车场15个,新建停车泊位2170个,新增各类充电桩1.4万余个;建设三级停车引导系统示范片区,新接入智慧停车运营平台2.05万个停车泊位,智慧停车场覆盖率达到52.6%;建成一批口袋公园、健身运动场地、物业用房、社区服务站、超市便利店,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就在家门口」的全功能小区,实现城市建设成果全民共享,中心城区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紧抓被纳入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机遇,编制【济宁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2—2035年)】,印发实施【济宁市中心城区建筑风貌管控导则(试行)】。科学划分片区范围和实施时序,将第一粮库(麷街)、运河记忆、洸河印象等16个片区纳入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计划。实行整体设计、一体打造,优化结构布局、保护历史文化,彰显风貌特色,提升内涵品质,科学、有序组织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确保干一片、活一片、带动一片。建设「百里洸府河风光带」「老运河记忆修复工程」,留住城市文脉,让文化「活」起来。

统筹协调合理规划

城市更新稳步推进

2024年,济宁市将持续聚焦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城市焕新行动,以更大气魄构建新时代大济宁发展格局。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划定城市更新单元,以济宁市「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要求为导向,以解决滨水生态优势尚未显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分布不均、历史底蕴优势有待发挥等问题为目的,以老旧小区、老旧市场、老旧厂房等城市更新资源为基础,建立城市更新方法体系,探索研究城市更新统筹「片区化」与城市更新单元「项目化」相结合的更新方式,充分整合零散土地资源,统筹连片城市更新项目有序实施,形成「规划指导策划、策划转换行动、行动推进项目」的城市更新实施框架和「市级统筹、县市区实施」的工作模式。

突出强化政策支持。积极探索政策创新,以规划管理、项目推进、政策法规、行政决策、资金监管五大体系搭建工作组织框架,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有力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制定土地、规划、财政、行政审批、金融等政策措施,努力争取要素保障,开拓融资渠道。吸引房地产业、建筑业、设计咨询业以及平台公司等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通过市县、政企、项目联动,推动「资金、资产、资源」要素统筹。

科学管控实施节奏。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方式,聚焦「满足市民期盼、促进产业转型、突出示范引领、近期能见实效」筛选原则,加强项目谋划,制定近期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形成更新行动「一张图、一张表」,保障城市更新项目有序开展。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做好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全面引导市民群众参与、支持城市更新工作。

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模式与长效管理机制,对已批复的城市更新片区项目,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排名」,适时开展现场动态检查考评,随时掌握项目进展、及时了解推进问题。同时,加强对城市更新专项资金分配使用、资金拨付的监督检查,通过「部门联动、协议监管、现场巡查、及时督促」的方式,规范城市更新资金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到位、项目规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