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环境更舒适 医疗更便捷

2024-09-02社会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大变样:

环境更舒适 医疗更便捷

一半的手术间都安装了负压系统

全新的重症病房

作为成都市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三期项目投用已近半年。该项目的投用不仅让就医环境实现大改观,而且全新的流程、全新的布局和全新的设备让患者具有更好的就医体验。7月18日该院互联网医院上线,更是让远在外地的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与医生在线沟通、读报告、复诊开方以及用药指导,医院开好的药也能通过快递直接送到患者家中。

这幢新大楼具体有哪些特点?能为患者就医带来哪些变化?今天,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现代化:

大楼功能实现科学划分

成都市公卫中心三期工程是一栋充满现代感的高层建筑,它分为东塔楼和西塔楼,两栋楼用裙楼作为连接,不论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它的明亮与通透。

市公卫中心在规划设计时就对大楼功能进行了科学划分。东塔楼以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主,主要接收结核病患者。这里除了有6个结核病区分布在不同楼层之外,因为胸外科的大部分患者与结核病相关,因而也设置在这幢楼内;而西塔楼主要设置为外科病房,包括普外科、骨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

除了外观,大楼的现代化更体现在内部设计。市公卫中心副院长范合璋说,二楼和三楼门诊区域专门设置了宽敞的候诊区,患者不再像从前一样在人来人往拥挤不堪的通道旁候诊。四楼则是手术中心,按照对传染性疾病的防范要求,10个手术间有一半安装了负压系统,里面的空气都需经过过滤达到排放标准后才排放出来,避免空气污染的发生,充分保障了大众的健康安全。

专业化:

不同群体的健康将得到充分保护

众所周知,传染性疾病患者与普通患者不同,在诊治过程中需要做到更为严格的防范,以避免交叉感染导致疾病传播。在这方面,成都市公卫中心三期工程充分体现了专业化。

在住院病区我们看到,这里严格划分了不同的区域,有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以病房内侧的墙体为界,外走廊和病房部分属于污染区,患者的出入只能在这个区域;在半污染区,医护人员需要身着白大褂及相关防护装备;医护人员通道及办公室则设在清洁区。

与其他综合性医院不同,这里的护士站设置在清洁区,当患者及家属需要沟通时,有专门的谈话室为其所用,从而避免了人流混杂带来的感染几率,不仅降低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而且保护了他们身边的健康群体。

专业化并非仅仅体现在区域的划分上,对患者群体而言,专业的流程设置更利于他们治疗。范合璋副院长介绍说,对于身患多种疾病的患者,除了门诊区域设置了MDT(多学科协作)门诊外,医院还专门将胸外科设置在了东塔楼的7楼和8楼,与结核病区在同一栋楼,这是按照疾病属性实行的「合并同类项」优化设置,因为部分肺结核患者需要实施胸外科手术治疗,他们在外科手术后,还要转入内科进行持续的抗结核治疗,内外科的就近安排不仅方便了患者转运、减少与外界的接触,而且为医生之间的协作配合节约更多时间,大大提升了医疗效率。

智慧化:

机器代替人工奔波为医疗提速

成都市公卫中心三期工程有个最大的亮点,那就是智慧化,它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莫大的便捷。「从入院那一刻开始,就能感受满满的科技感,充分彰显智慧医院的魅力。」范合璋副院长说,在抽血窗口,患者抽血后不再使用人工将血液样本送到检验科,只需要将样本放入一个筐内,自动传输带就会快速将样本准确输送到检测设备上,检验人员在操作台上即可进行操作,大大节约了时间,为医疗提速创造条件。

在这幢全新的住院部,每层楼都有4-5台智能机器人。根据指令,它们将从5楼的药房取药后直接送到相应楼层的护士站,由护士送到患者手中,不再需要家属或者护工拿着单子楼上楼下奔波。

在门诊区域,这里实现全流程的自助服务,患者拿着就诊卡在自助机上一刷便可实现智能分诊,然后来到门诊候诊区等待叫号即可就诊。

在住院病房内,每张床的床头都有个显示屏,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触摸屏呼叫护士,还可以在上面点餐、查费甚至点播影视。

在4楼手术中心,市公卫中心专门设置了两个杂交手术室,每间的先进设备就高达2000万元。杂交手术室又称复合手术室,是通过DSA、CT、MRI等设备的3D成像技术与外科在百级层流手术室中的全面整合,实现微创介入手术与传统外科开放式手术相结合,从而解决各类复杂手术,降低手术风险、节省手术时间。

人性化:

从入院到出院一切一站式解决

成都市公卫中心三期工程不论是大楼建筑的现代化、流程设置的专业化还是设施设备的智慧化,最终作用在患者身上,呈现出的结果都是人性化。范合璋副院长说,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一切都可以一站式解决。」

他说,新大楼的投用让全院增加500张住院床位,大大缓解了住院难问题,「特别是胸外科、普外科、骨科等外科科室,患者长期排队等候入院,心中充满惶恐与焦虑,担心不能及时治疗带来更大健康风险。如今外科床位的大量增加,极大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求。」

他以骨科为例说,该院骨科住院患者以骨结核为主,在此之前仅有40张病床,容量不足导致患者长期处于排队候床的状态。三期大楼投用后,不仅住院床位增加近一倍,而且骨科内部还设置了康复理疗间,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在科室内部就可实现。此外,若患者术后需要持续进行抗结核治疗,通过5楼和6楼的裙楼连接通道,可快速转到结核病区,「几乎是一站式解决」。

病房的床位设置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不论是内科楼还是外科楼,病房均设置了单人间、双人间和三人间,每个房间宽敞明亮,走出病房就有开阔的视野,让人心情愉悦。

「人性化」更多体现在「病人不动医生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上。随着新大楼启用,就医流程的优化、布局的科学设置以及智慧化系统的使用,患者体会到了便捷、高效、精准的医疗。范合璋副院长说,「条件的改变让患者有了更好的就医体验,医护人员更专注于医疗,这将更好地推动我市传染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便捷化:

互联网医院投用让患者少跑路、不跑路

对结核病患者来说,还有一大感受就是取药不用排队等候了。市公卫中心药剂科主任吕飞介绍说,医院投入600万元购置了一台自动发药机,医生开的处方通过信息化系统直接传到结核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立即自动配药发放,仅需要10多秒钟便可配好等待病人领取。「与人工配发相比,我们不仅为患者节约了时间,而且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药剂师可以将更多精力用在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教育上,从而提升了服务满意度和用药安全。」

今年7月18日,市公卫中心互联网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它的投用,极大方便了需要复诊的慢性病患者。该院患者有很多来自省内的甘孜、阿坝、凉山,还有一部分来自青海、西藏、甘肃、云南等地。在以前,复诊患者需要千里迢迢赴医院面诊、开药;而如今,他们通过互联网即可用手机实现与医生在线沟通、解读报告、复诊开方以及用药指导,医生开好药后,直接通过快递配送到家,再也不用跑路了。

吕飞还介绍说,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医院还将专门针对结核、艾滋、肝病患者开设血液浓度监测,通过抽血监测患者血液里的药物浓度是否达标,从而提升个体化用药水平,实现精准医疗,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成都市公卫中心党委副书记、院长扎西表示,该院三期工程的顺利运行将为传染病防治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通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防治创造了条件,‘防火墙’的筑牢,更加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洪观 李悦琳/文 供图 市公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