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
近日,西安市民政局在官网发布了关于西安地铁8号线、10号线站点命名方案的公示。对比之前的工程站名,修改完善后的站名似有「去村化」倾向。(2月26日【华商报】)
地铁站的命名,科学性、公众性要求比较强,就是要名实相副。既然进出口空间位置已经选定,那么,站名当然就应该对应可以通过经纬度锁定的这个位置——真的是这里,而不是「在别处」。对周边居民而言,要认得回家的路;对远方来客而言,要晓得最近的路。
总之,要以乘客出行的最大便利为追求,不能让乘客瞅着站牌发愣,老居民遇到了新站牌,新游客看到了问号脸,还非得拿出手机检索「霸城门站」,括弧显示「霸城门站位于明光路与凤城二路路口,汉长安城霸城门遗址东侧」,再检索「大风阁」,括弧显示「大风阁站位于凤城二路与明光路路口,汉长安城遗址东侧」。相比较之前定位似乎更清晰的「明光路」「范家村」,这两处站名修改显然似乎具有有意「导游」的性质。然而这恐怕对熟悉当地「地形」的老居民而言,都属于普及版的新地理知识。无论对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准确「导航」的功能,都不那么明显。
在公示方案中,「去村化」似是比较明显的趋势。8号线37座车站,「村名命名有所减少」,范家村改成大风阁就是一例。没有出现「村」名但似乎有「村」之意的「等驾坡站」和「王家坟站」,分别拟更名为「幸福林带南站」和「幸福林带北站」。这里更改的动机,很显然和之前的某遗址东侧类似,在给「幸福林带」这样一个据称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之一,全国最大的城市景观林带项目」背书。顾名思义,似乎是某「林带」的南北两个端点;然而信息显示全长5.85公里,「北起华清路,南至新兴南路」,好像和实际位置信息并不能严格对照。况且,已经有热心网友指出,「等驾坡」和「王家坟」的历史感和故事传说、标识意义显然更深入人心,改得多少有些牵强。
同样,10号线也是,途经的绳刘村、桑家村、杏王村分别更名为杨官寨、渭阳大道和杏王站。分别指向一个大遗址、一处大道、一棵「大树」,确实没有一个「村」字,有点高大上的意思了。是不是对应准确,还可以再就近考证。
无论如何,这种有意无意「去村化」的地铁站点命名选择,让人五味杂陈。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中村改造,很多村庄都已经化身为高楼大厦;一个带「村」的地名、路名的存在,就是对许许多多村中父老乡愁记忆的保留,也是对地方历史文化变迁的硬承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多少年后,那块地界,还有个铭刻儿时记忆的旧名字响彻在公交站牌或者地铁车厢里,这一点都不落伍、不土气、不掉价,反而彰显底蕴、温度和深情。
中关村、虹桥村、杏花村……不是就做大做强了吗?即便没有多出名的,但只要原有的「村」名还在着,就是一种关于柴米油盐烟火人间的家园质感的唤醒,而不是满车厢的站名都是变相的「广告牌」。在指向确定的情况下,硬性推进的「去村化」命名其实并无必要。况且,有些村并没有被拆,还在着的;有些站名由某某「路」改成了某某「寨」,看来寨字辈还是比较幸运,是不是「寨」字比「村」显得更霸气?
公示就是在征求意见、欢迎挑刺。想来,国际化大都市的地铁,也许还是能容下一个「村」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