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回顾:垃圾分类成「烂尾」,沦为笑话的背后,只是因为居民素质差吗

2024-02-20社会

这几年消费者们在消费降级的时候,生活不光没有更加困难,反而还更加简单了,就连扔垃圾都不用想办法分类查找了。

但垃圾分类在前几年的时候不还搞的轰轰烈烈的 ,不少城市都从最开始的两个垃圾桶增加了三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的同时,还多修建了很多垃圾站的吗?

现在垃圾桶和宣传标语虽然还在大街上放着, 但曾经经常出现在垃圾桶旁边的保洁大叔大妈们却消失了。

曾经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现在不光「烂尾」,甚至还变成了一个笑话 ,难道真的是因为居民素质太差,不愿意主动垃圾分类的原因吗?

曾经轰轰烈烈

扔垃圾要分类这件事虽然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的,但具体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因为也没有专门的课程去教,因此大多数人也不太清楚。

再加上 大多数城市的垃圾桶只有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两个标志 ,因此很多人在扔垃圾的时候都非常随便,大多数都是哪个垃圾桶近就扔哪个。

甚至还有些人觉得,自己能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而不是直接扔到路边,就已经足够证明自己属于有素质的那种了。

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各种「科技」越来越好,人们在生活中生产出来的难以分解和有毒有害垃圾也越来越多。

因此在 曾经就算乱扔也基本不会出现问题的垃圾,已经变成了一个乱扔就一定会出现问题的垃圾了。

于是为了处理这些难以分解和有毒有害的垃圾,垃圾处理就变成了一个问题。 在垃圾分类上面,其实国外是比我们走的更远的,毕竟他们的科技发展起来的更早也确实是一个事实。

因此国内在发现国内的垃圾已经到了不得不开始处理的时候,已经借由国外的经验了解到全都进行填埋或者焚烧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因此 国内在考虑垃圾处理问题的时候,难免就想到了「垃圾分类」这个解决办法。

而且 垃圾分类不光可以解决垃圾处理的问题,还可以筛选出来各种垃圾中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部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垃圾分类还有可能「赚钱」呢。

但垃圾分类的推广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虽然上世纪90年代北京就已经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了,但 真正开始「轰轰烈烈」的,却是从2019年开始的。

当时上海先推行了垃圾分类制度,光推行还不算,还实施了惩罚制度 ,当然也不是什么乱垃圾分类会罚款这种强制性的惩罚措施,而是让大爷大妈拉着你给你科普半个小时的那种「亲切惩罚」。

对于那些爱面子的年轻人来说, 这样的惩罚措施还不如直接交罚款了事,毕竟交钱事小,没面子还上班迟到事大。

在这样的惩罚措施之下,当时的上海人对于垃圾分类那可是一个认真 ,认真到不光网络上到处都有垃圾应该怎么分类怎么分辨,甚至还有人专门出了一个垃圾分类的小程序。

除了在年轻人之间热烈传播以外,当时出现了不少专门为了垃圾分类的宣传 ,比如给小孩子讲故事,给成年人发垃圾分类识别卡,甚至还有些地方会给垃圾分类做的好的居民发放礼品。

在上海这股垃圾分类的风潮之下,其他城市也开始推行垃圾分类 ,在居民看来,当时最明显的就是各个地方开始建立统一化的垃圾回收站了。

但垃圾回收站建立起来之后,垃圾分类却开始逐渐被人「抛弃」了 ,曾经会站在垃圾站旁边拉着年轻人科普垃圾分类的大爷大妈们也不见了。

难道真的是因为居民觉得垃圾分类太麻烦,不愿意垃圾分类造成的吗?

为什么垃圾分类被「抛弃」

虽然在当时的居民们看来,垃圾分类确实很麻烦 ,定时的垃圾回收对于很多白天要上班的打工人来说也确实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

但垃圾分类逐渐「消沉」,本质上来说 并不是因为居民觉得麻烦,而 是监管问题和成本问题而已。

毕竟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垃圾分类虽然非常麻烦,但本质还是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事情 ,因此居民们虽然会觉得麻烦,但也在努力的进行垃圾分类。

居民在努力垃圾分类的时候,曾经经常出现在垃圾桶旁边的大爷大妈们却逐渐消失 ,曾经定时定点收垃圾的垃圾车也逐渐消失。

没有了人监督,也没有定时的垃圾车 ,曾经已经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居民在没有监管的时候, 难免就会放松下来,回归以前不用垃圾分类的生活方式。

至于为什么 曾经每个垃圾站旁边都会站着的大爷大妈们消失,其实本质就是因为成本问题了。

很多人对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的看法就是,不过是把垃圾拉到焚烧厂焚烧处理而已 ,中间最多也就花费一点人力和物力,其他成本基本没有。

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垃圾回收和垃圾分类的成本虽然不算特别高,但也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低。

按照不同城市垃圾分类项目费用为参考,在前端垃圾处理方面,上海在实行垃圾分类 的时候不光配备了督导人员,还配备了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甚至还配备了账号宣传,怎么说 每户每个月不需要25块钱的成本吗?

如果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的话,相当于一户一年光垃圾处理费就要花费300块钱。 再加上垃圾处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前端处理,还需要加上垃圾清运,垃圾中转,垃圾转运,干垃圾焚烧,湿垃圾生物处理等成本。

这些所有成本加起来,大概一吨垃圾就需要花费一千元左右,这个成本全部都让官方承担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 如果让居民承担的话,居民承担全过程费用,相当于一户每年都要花七八百块钱。

在这样高昂的成本之下,垃圾分类从刚开始的轰轰烈烈,到现在的悄无声息,甚至「烂尾」,也不是不能理解了。

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虽然让垃圾分类处理成本回归到了之前的状态,但同时也以为着之前为了垃圾分类的努力全都「做了白工」。

但垃圾分类真的是一个只花钱的行为吗?

垃圾回收也能挣钱

很多人认为垃圾回收的本质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干净舒心一些,但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 垃圾分类回收中间也是有商机的。

很多人对于垃圾回收最大的看法可能就是路边经常会捡纸箱和水瓶的大爷大妈们 ,但垃圾中能回收的东西并不只是这么少这么简单的。

就连很多人觉得没用的有机垃圾,也就是 湿垃圾,经过发酵处理之后,也能做成各种资源。 比较常见的就是各种有机肥料,不太常见的就是燃料油和酒精,甚至还有一些湿垃圾可以制成各种角蛋白、甲壳质甚至化学浆糊等工业制品。

除了湿垃圾以外, 比较常见能回收的就是各种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等资源垃圾。

虽然这些垃圾大多数时候都被路边的大爷大妈们给带走买到废品回收站了,但 这并不代表垃圾箱里面没有其他比较少见的资源垃圾。

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以外,就是那些不太常见的比如各种有害垃圾,大多数人接触的有害垃圾可能都是各种废旧电池、荧光灯管、水印温度计、过期药品等等。

这些有害垃圾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谓是一点用都没有 ,还不能乱丢, 但对于一些专业做垃圾回收的人来说 ,这些垃圾根据不同的回收要求和条件分类好之后, 也是可以回收成各种有用的东西的。

从整体来说,垃圾分类虽然也可以挣钱,但垃圾分类挣到的钱并不足以覆盖垃圾分类回收整个过程中消耗的钱。

也就是说垃圾分类如果从局部来看的话,是可以挣钱的,但从整体来看,确实是需要花钱的项目。

但垃圾分类并不能简单的从挣钱还是花钱的角度来考虑,更应该从节约资源和环保方面去考虑 ,毕竟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来说,保护环境可能一时半会没有什么回馈,但从长远来看依然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

因此 尽管垃圾分类是一件麻烦又亏钱的事情,但我们依然需要为了垃圾分类去努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也许我们需要找到合理的运行模式,充分挖掘回收中的商机 ,大概只有这样,垃圾分类才能真正的实行下去。

只有把垃圾从「废弃」提升为「资源」,废弃物才能真正实现「无废」转化, 只有这样,垃圾分类才能真正的推行下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