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驶出了新场景。近日,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为香港机场管理局量身打造的全新无人驾驶小巴正式发布,「厦门造」无人驾驶新车在全球重要的航空枢纽落地。
一款电池,开启了钠电储能新篇章。2024年12月,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全球发布,2万次超长循环寿命令业界惊叹。
一块屏,打开了「新视界」。2024年11月,全球首条专精于中小显示领域的高世代生产线——厦门天马光电子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实现首批面板量产交付,为厦门新型显示产业注入新动能。
年终岁首,一幅幅创新引领、「新新」向荣的生动画面在厦门不断涌现。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厦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提出的「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的嘱托,突出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创新动能足
「氢」装上市,斩获国内外订单累计破1亿元大关,这是嘉庚创新实验室孵化企业——鹭岛氢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的2024年「成绩单」。
这就是科技创新的澎湃力量。从蓝图转变为科研成果,再到走向市场,这场「从0到1」的「长跑」跨越了10年。
「PEM制氢装备以往无法大规模商业生产,主要是因为膜电极上的催化剂依赖铱等贵金属材料,价格昂贵、利用率不高且寿命较短。」嘉庚创新实验室PEM电解水制氢项目负责人、鹭岛氢能董事长陶华冰介绍说。找到核心技术难点后,他带领50余位实验人员前后做了近千次试验,解决了PEM电解水技术走向市场的关键难题。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翻开过去一年的画卷, 「厦门产」科研成果迎来一个个高光时刻。
厦门牵头或参与的项目荣获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创下历史新高;厦门大学团队的科研成果「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2024年度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十大进展中,有三项成果背后有厦门企业、高校的身影;在全球城市「科技集群」百强榜中,厦门排名上升至第72位,三年跃升31位。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厦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用更远的眼光、更长的耐心,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年12月,伴随全市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厦门又吹响了新一轮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冲锋号。厦门,正用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打开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空间」。
产业结构优
厦门储能行业百亿俱乐部又添一员。
不久前,协鑫储能全球总部公司正式签约落户厦门,这一项目的主角协鑫集团,在「202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中位居第四位。协鑫集团将在翔安建立10GWh储能生产基地,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
已落户的百亿级项目,正快马加鞭加快建设。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新能安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二期),目前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总投资约120亿元的士兰集宏8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期项目预计于2025年第三季度末初步通线,第四季度试生产。
百亿级项目的背后蕴藏着清晰的产业逻辑,即通过高质量的项目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厦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产业链布局,为中国经济版图贡献一个高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攀「高」向「新」,一个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厦门加快构建。数据显示,2024年厦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9%左右,增幅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2024年1月-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6.6%,锂电池、液晶显示模组、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7.4%、47.2%和29.8%,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一批新赛道产业加快集聚。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燕武表示,深入分析厦门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发现近年来厦门着力培育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呈现较快发展态势,正在对冲传统服务行业和房地产业下行带来的冲击。
发展能级高
小弹簧也能撬动大市场。走进厦门立洲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高精密弹性件映入眼帘。「公司成立30多年来,始终在精密弹性件领域精耕细作,已开发了数万种定制化产品。」立洲精密总经理王亮介绍。凭借在精密弹性件领域的独特优势和话语权,立洲精密入选新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既有「巨无霸」,又有「小巨人」 。2024年,厦门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52家,各梯次数量居全省第一。在这些企业中,新诞生了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这些「小而强」「小而优」的企业,在各自产品领域逐渐形成优势和规模,为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厦门造」不断走向全球。数据显示,厦门有90多项技术或产品处于全国、全球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
产业转型,数字化是关键。从数字化设计仿真缩短研发周期,到仓库里机器人「跑来跑去」精准运送物料,再到生产车间里「数字大脑」监测全流程生产……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正在向智能制造要效益、要动能。
放眼厦门,产业智改数转步伐不断加快,工业数字化总体水平和关键评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超过4000亿元。
向新出发,向强迈进,向优而行,厦门产业转型升级铿锵有力,不断构筑城市发展新优势。
(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 林露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