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题目中提到的文件是否会最终落地的问题,这个大可放心。参考近年来各种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文件,能够放出面向社会公众的征求意见稿,已足以说明其本身会最终落实为正式文件,只是具体内容会进行微调。
(2)根据总结自19年以来各种名录的经验,规模越小的名录,其征求意见稿与最终稿的差异也就越小。如新版国重名录的征求意见稿与定稿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内容不同,而第二、三批人工繁育水生国重名录则只有1-2个物种不同。在题目所属的征求意见稿中,个人推测辐射陆龟(附录一,人工繁育规模较小,存在走私野货的现象)和绯胸鹦鹉(本土物种,存在盗猎现象,人工野生不易区分)两者可能最终因无法避免洗白问题而无法通过,而赫曼陆龟,凯克鹦鹉等可能最终加上。小型鹦鹉,苏卡达红腿等不用担心,一定会通过的(国内有大量养殖场)。
(3)根据国重名录修订的经验,来自养殖场(统计人工繁育种群的当前规模,决定是否有开放的条件)与动保组织(判断人工繁育技术是否成熟,是否存在洗白等)的意见的作用远大于来自一般宠物爱好者的意见。此外,国内目前没有大规模养殖场,仍需依赖进口的物种即使人工繁育再成熟,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实施标识管理
(4)根据人工繁育国重名录的经验,小型名录征求意见到定稿大概需要2个月的时间(大型名录需要超过一年);根据去年鹦鹉/龟鳖的经验,从文件落实到标识系统大规模正式应用大概需要半年时间。预期在一年之内,标识个体即可个人合法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