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父母与这个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如出一辙,不愧是一家人。
孩子没有征得父母的认可就捡回流浪猫,父母不认可却没有坚定反对,不情愿地地搁置了孩子的处理办法和猫留下的事实,但心里却非常不甘。
父母没有征得孩子的认可就送出流浪猫,孩子不认可却没有坚定反对,不情愿地搁置了父母的处理办法和猫「借出」的事实,但心里非常不甘。
父母的不甘最后促成了以借出为名义抛弃流浪猫,孩子的不甘会促成什么?
这个家庭缺乏的是有效的沟通。
孩子收留流浪猫并没有与父母达成一致,换句话说,孩子并没有说服父母养猫。仅是先斩后奏半强迫半哄骗把事情悬在那,期冀生米煮成熟饭,让父母接受现实。
父母就如法炮制也来个先斩后奏,用出借的名义把猫抛弃,半强迫半哄骗也把事情悬在那,期冀生米煮成熟饭,让孩子接受现实。
现在孩子问怎么办,没有什么怎么办,认赌服输,接受猫被抛弃的现实。因为先用这招的是你,现在父母不过是同样一招奉还而已。出来混,要讲道理,许你用这招就许别人还这招。
但,问题不应该停留在这里,因为这不是猫的问题,而是家庭内部无法有效沟通的问题。孩子需要借此契机,与父母深刻剖析各自想法,交流彼此需求,核定彼此权责界限,明确孩子可以拥有决定权的事项以及遇到预期外事件的决策流程。
孩子成长的经历其实是一个决策权逐步从父母转移到孩子身上的过程,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该要的权力就去要,该承担的责任就去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