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和狗一样都不会说话。
鹦鹉只能发出与人类相似的声音而已,本质上它并不明白这些话的含义,完全是种机械的模仿。
这种仿效行为在科学上就叫效鸣(mimicry) [1] ,是指鸟类除了自身的叫声外,还会模仿其他种类的鸣叫。
在大自然中大约15-20%的鸟类存在效鸣行为,但其作用和意义尚存许多争议 [2] 。
鹦鹉学舌就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对特定行为产生的一种声音反射。
一、鹦鹉为什么能发出「人声」
鹦鹉能够模仿人类说话,得益于与人类功能相似的生理系统。
鹦鹉发声的工具叫鸣管,构造和作用与人的声带相似,当空气进入管壁会因震动发出声音。
鸣管外部的鸣肌通过控制调节鸣管的管径、声率、张力等方式,使鸣管发出不同的声音。
此外,鹦鹉鸣管到舌段(15厘米)的距离仅比人类少五厘米,弯曲的角度近似(人类为直角、鹦鹉为钝角)。
因此鹦鹉和人一样能通过声率和发力的角度,使声音抑扬顿挫。
再加上一根矩圆、灵活、发达的舌,鹦鹉便具备发出一些简单但准确清晰的语言了 [3] 。
二、鹦鹉发声的局限
鹦鹉虽有发出语言的条件,但并不具备组织语言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鸟类大脑中有一个叫「核心」的区域,用来学习和控制鸣叫。
而鹦鹉大脑却是嵌套的核和壳结构,在语言区域的」核心「周围还有一层「外壳」。
这种「核外层」被怀疑是主导鹦鹉模仿的原因。
已有研究表明,核外层在大脑中占比越大的鹦鹉,其模仿人类语音的能力就越强 [4] 。
不过鹦鹉的语言系统过于简单,无法支撑高级、复杂的语言解释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总结
说话可以简单的理解成」释放储存的词汇「。
当我们阅读和听话时,大脑的各个区域会作为一个系统对信息进行解读,语言系统也参与其中。
这些过程大概率就是人类对表达性语言的补充,也是产生语言能力的基础。
而说话就是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将词汇组成句子,随后利用机体的肺部、声带以及嘴巴进行发声表达出来。
其中大脑的额叶、颞叶和顶叶区域能够生成我们想说的话,额叶中的运动皮质则帮助表达。
整个过程需要左、右脑共同参与,共同承担着形成声音、音调和内容的复杂任务 [5] 。
而鹦鹉缺少了解读词汇的能力,导致它们无法理解人类的语言,也不能自我组织语言。
这便是」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的主要原因。
参考
- ^ [1]龐秉璋. 鸟类的效鸣[J]. 动物学杂志, 1960(07):16-1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IRD196007005.htm
- ^ Vocal Mimicry of Alarm-Associated Sounds by a Drongo Elicits Flee and Mobbing Responses from Other Species that Participate in Mixed-Species Bird Flocks http://www.xtbg.ac.cn/xwzx/kydt/201403/P020140317343948363818.pdf
- ^ [1]董银兰, 张海珠. 不同年龄虎皮鹦鹉发声行为的研究[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1(1):3.
- ^ [1]张海珠, 张俊燕, 段蔚然,等. 虎皮鹦鹉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与鸣叫行为的性双态性研究[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6(4):6.
- ^ Floegel, M., Fuchs, S. & Kell, C.A. Differential contributions of the two cerebral hemispheres to temporal and spectral speech feedback control. Nat Commun 11, 2839 (202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