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覆盖了养猫需要知道的重要概念中的两个:
过刺激(Over stimulation)
攻击性表达(Aggression as a form of communication)
过刺激应该很好理解。就是比如你喜欢一首歌,听了两个小时忽然觉得有一点不舒服了就不想听了,如果这时候是一个别人给你放这首歌你就会很不爽。或者更简单粗暴地,你喜欢吃蛋糕,别人喂你吃大量蛋糕很快你就恶心了。用高级的话说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很快并且会产生负效用。猫是一种对环境很敏感的动物,所以对猫来说抚摸、声音、周遭动态都可能产生过刺激。相比猫,人比较容易「屏蔽」环境的影响,而对猫来说很难。同样地,人较难因为别人摸多了就难受,但猫身上就比较容易(想想你的手和猫猫身体的比例)。
所以养猫的人要注意防范过刺激、让本来猫猫感到舒服的事情变不舒服。要经常注意各种互动中避免对猫产生持续的刺激。尤其是猫本来欢迎的一些事情比如抚摸,由于原本就是特别舒服所以猫猫喜欢,也就更容易跨越过刺激的线。
然后是攻击性表达。简单说就是猫猫会用攻击来说不。它们不会用人类观念里温和的方式说不,因为它们没有这样的语言。所以猫说不的时候的表现就是轻度的攻击。比如对你大声喵、嘶吼,甚至轻咬、抓挠。这都是正常的表达,猫与猫之间的互动也是如此的。作为养猫的人,需要了解猫猫对你的攻击往往并不意味着生气,很可能单纯是在说不,说「足够了」。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很多时候猫在攻击行为之后表现得若无其事,既不会持续攻击,也不会拒绝你的后续互动,这就是典型的攻击性表达,其目的不是为了攻击,是为了表达,自然表达到了也就停止了。
攻击性表达和过刺激两个概念对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反直觉的,因为人身上很难观察到这样的特性。甚至同样是常见宠物的狗身上也往往没有这么明显。这些反应是刻在猫的基因里的(虽然猫个体间具体的行为有较大差异),是天然且不可改变的,所以如果要养猫就必须得用人类的智慧来正确应对。
铲屎官除了对此要有认知之外,尤其应该注意要避免一些人的常见直觉反应。对很多人来说,不了解猫的这两个特性的时候很容易直觉地导致这些特性被强化。比如说,很多人会觉得猫被摸了两下就咬自己是缺乏管教,于是动手打猫。这样的模式会导致猫无法正确说不,下次试图说不的时候可能因为过往经验导致攻击性表达变成更强更持续的攻击(因为觉得你听不懂啊);同时在下次接受抚摸的时候更加紧张,更容易过刺激。于是变成一个死循环。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猫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咬人,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死循环的结果。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了解猫的这些特性之后,知道抚摸、环境变化等可能导致过刺激,要做到观察猫的反应并且及时停止;出现攻击性表达的时候能观察攻击的力度,通过猫能理解的表达方式给猫反馈你的体验(比如喊疼、逃跑)。前者帮助避免出现不愉快的体验,猫不会不舒服,你也不会被攻击(即便是轻度的);后者能够帮助猫咪知道自己的表达可能过重,很多猫咪是能做到下次降低攻击性表达强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