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因为人和猫的生物学特性:
人与猫的互利共生 并不只建立在「陪伴」的层面。历史上,猫在捕鼠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弓形虫可能通过改变宿主的部分神经接线改变宿主对猫的态度。目前还不清楚这在灵长类对猫的态度中起了多大的作用。
沙特阿拉伯境内有 狒狒和流浪狗、流浪猫共居的群落 ,这群落中的狗会攻击外来的狗以保护狒狒。有些狗在幼年时就被狒狒带回群落里养大。
宠物: 上述狒狒不但会给猫狗梳毛、分享一些食物,有时还会与猫交配 。
即使不在非人生物间谈「陪伴」,狒狒与猫交配还是可以视为 玩赏取乐 。
人类拿来研究动物认知能力的实验动物,往往也被人类教会了养宠物——有时,人类没有主动教育它们,但它们习得了这个模因。例如大猩猩 Koko 有几只宠物猫,猩猩 Tonda 有一只宠物猫,大象 Tarra 有一条宠物狗,它们会给宠物喂食、进行抚摸等互动,乃至将宠物当做幼年同类来抚养。
另一方面是因为你太年轻太单纯,会对这种程度的事大惊小怪。
这不限于「双赢」,生殖器官发育了一部分(不要求完全)的人就能自己「凭空」产生快乐呢。
「谁是代价」的思维方式只适用于零和博弈,地球上到处都是 互利共生 。
不过,只要你乐意,要找「代价」是很容易找到的:
诸如此类。
撸炮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的。
互利共生的基本条件是「 和对方生活在一起带来的好处超过害处 」,这主要取决于双方的生理特性,而不是非要有所谓「意愿」。将非人生物的行为拟人化,对宠物主人来说可能是合理的,但对科学地理解共生和驯化并无好处。
生理特性的磨合需要 时间 。影响动物行为的基因可以在 人工选择 下很快被筛选出来。人饲养猫的历史约 9500 年,驯化程度是「半驯化」,和猫的关系还是不如和狗来得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