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可爱,完全是故意的。
能不能打动它妈咱不清楚,但结结实实打在了人类的心巴上。
首先,「可爱」的定义。
可爱虽然是一个主观 词汇,但在行为学中有着科学的概念和分析模型。
baby schema(婴儿图式,也叫怜幼触发特质) [1]
最初由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创始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得者,康拉德·洛伦兹(Konrad Lorenz)提出。婴儿图式指定了人类儿童或年幼动物的幼态比例,尤其是某些面部特征,发现其能够引发成人的养育之心,刺激触发其他人照顾他的动机 。
简单说,洛伦兹认为,人类婴幼儿的某些特征(比如大眼、大头、短鼻)会刺激、触发人类的育幼行为,而这些特征就是所谓的【可爱】。
再简单点,所谓可爱,必须得像人类婴儿。
那咱们看看,猫究竟有多像「人类的婴儿」。
- 体重。 家猫平均体重在3.6公斤左右,与人类婴儿相似;
- 长相。 圆脸、下颚短小,圆圆的眼睛、小小的鼻子,又中;
- 叫声。 有研究表明猫咪的呼噜声和一些叫声是专为人类设计的,有的声音非常接近婴儿啼哭的声音。
看看,人长大了还会失去「可爱」特质,而猫咪的一生,却能一直保持「可爱本爱」。
再说说猫咪「被驯化」的过程。
一般驯化分为 猎食驯化(猪、牛等)、定向驯化(骆驼、马等) 和 共生驯化 [2] ,猫属于最后一种,它是主动靠近人类接受「驯化」的。
大约9000多年前,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的近东地区,人类正处于大量耕种时期。有耕种就有了囤粮,吸引了很多啮齿动物 聚居,破坏庄稼、偷吃粮食。 于是以啮齿动物为食的小型野猫也闻风而来,进入人类生活圈。
大约最早接近人类的野猫也没有料到,这些两脚兽不仅没有驱赶、伤害自己,还因为自己的捕食习惯被积极接纳,甚至愿意提供一些居住空间和简单吃食供自己长期生活。
打零工VS正式编制,小猫咪也不傻,果断选择入编。甚至它们还主动收敛了一些野性,以换取和人类的长远相处。
渐渐地人类发现这些小东西不仅「有用」,还十分「可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猫咪正式从工具猫升级成宠物伴侣。
这个过程虽说是「无心插柳」,但结果却是「水到渠成」。
随着宠物繁育的发展,人为地将猫咪向着人类更喜欢并期待的「可爱」方向猛推,于是有了今天的 「错觉」 ——猫猫这么可爱,怎么能胜任「猎手」称号呢?
关于这一点,之前有过详细分析,感兴趣请移步↓↓↓
关注小方,解锁更多撸猫热知识~
参考
- ^ Lorenz, Konrad. Studies in Animal and Human Behavio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 Press; 1971
- ^ 蔡新宇 ·毛晓伟·赵毅强 家养动物驯化起源的研究方法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