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已出!
放心,肺里没啥异物。
昨天拍CT时我特意咨询了医师,请教他多少 精度 的CT可以看到肺里的猫毛。
不过我很快从那位医生的眼神里读到了一丝「关怀智障」的味道。
为了缓解尴尬,我装作一副人傻钱多的模样,坚持把DR和CT都试了一遍。
晚上回去查找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时,无意中看到一个「可入肺颗粒物」 [1] 的概念。
在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我们人体是有非常强大的 自我防御系统 的,猫毛想要进入肺部需要经过三道关卡阻拦。
第一道工序是鼻腔中的鼻毛。
它们可以高效率地过滤呼吸过程中体型较大的灰尘、细菌和病毒。
鼻毛上摆动的纤毛,可以将部分粘附在鼻腔表面的异物推入胃肠内,由消化酶将其杀灭。
猫毛比普通颗粒物更复杂,在进入鼻腔时会使鼻黏膜受刺激,引起打喷嚏行为。
多数情况下,猫毛都会随喷嚏排出。
第二关是人体的黏膜纤毛 [2] [3] 。
该黏膜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有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能黏住细菌和颗粒物随鼻后孔排出。
同时这些黏液本号就具备一定的抗体,具有杀灭细菌和病毒的功能。
此时猫毛会因黏液的问题,失去继续入侵的可能性。
第三环节打喷嚏。
随着猫毛被吸附,喉部痰液开始增加,拘捕收到刺激后产生引起反射性的呛咳 [4] 。
最终猫咪会随着痰液一起被驱逐。
换而言之, 猫毛是无法通过黏液纤毛运载系统和咳嗽反射这两种防御机制。
即便我们不考虑身体的排异反应,猫毛也不具备进入肺部的物理条件。
从已知的文献来看,异物直径在10μm(微米)才能进入呼吸道 [5] 。
直径在0.5μm~2μm的异物才有可能进入支气管,大了或小了都会被防御机制拦截排出。
此外,根据气溶胶学的研究 [6] ,小于0.5μm的颗粒物才有可能进入肺部。
而猫毛的直径大概在20μm~60μm之间,数据远远大于能进入人体呼吸道的大小,更不要说进入支气管,甚至进入肺里了。
所以说猫毛会被吸入肺里,纯属无稽之谈!
即便我们不小心吸入了猫毛,也会通过打喷嚏、咳嗽等行为将猫毛排出。
与其担心猫毛对肺会有影响,倒不如尽量避免雾霾天出门。
参考
- ^ [1]张玉森, 李慧. PM2.5——可入肺颗粒物[J]. 中国科技术语, 2013(2):2.
- ^ [1]杨轶. 揭秘人体四大"除尘器"[J]. 2019.
- ^ [1]许庚. 人鼻粘膜表面超微结构及纤毛输送功能的研究(摘要)[J]. 暨南理医学报:医学专版, 1988(02):22.
- ^ [1]赖克方, 陈如冲, 刘春丽,等.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诊断程序的建立[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2):4.
- ^ 观点来源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一份报告,名为【人类对空气颗粒物的健康影响:第二次全国空气颗粒物暴露评估】(Health Effects of Particulate Matter: Second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Assessment)。
- ^ [1]汪佳明, 付木森, 卢正永. 太原地区空气中气溶胶的浓度、粒度的初步测量和肺吸入剂量的估算[J]. 辐射防护通讯, 1984, 000(00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