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因为我认为孩子必须得爸爸妈妈自己带。我曾经遇到过一件奇葩小事,说来给你听听。
有一次在电梯里,我遇到两位邻居大妈,各自带着自己三四岁的孙辈。其中一位奶奶认真地对自己的孙女说 :「以后在外面不要打小朋友了,打小朋友不好,知道了吗?」 我在心里暗赞:这位奶奶真棒!
但是奶奶紧接着的一句话,直接就把我给惊到了: 「你要是想打人,就打我吧。」
电梯下到一层,大妈和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出去,我却呆在那儿好几秒钟,回味着那句你打破头都想不到的话:
为什么那位奶奶会这么说?为什么会一边告诉孩子打人不好,一边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被争论得无比激烈的「隔代育儿」「隔代教育」「隔代养育」中,到底还藏着那些我们没有充分关注的弊端?
角色:父母是教育者,祖辈是照顾者
我完全相信,那位奶奶在年轻的时候,遇到自己儿女在外面喜欢打小朋友,作为妈妈,一定会告诉他们,「打小朋友是不对的、不好的,你在外面和小朋友要好好相处」,而不会加上那句「你要打就打我」。但是换成孙辈,为什么就不同了呢?
因为她的角色变化了。面对自己的儿女,她是教育者,而面对孙辈,她的角色,则由教育者,转变为照顾者。她是负责看护孩子,照顾好她的健康和安全的,「教育」完全不是这个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一些爸爸妈妈,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并称其为「隔代教育」,认为自己爸妈能把自己教育好,也一定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却完全忽视了,孩子的祖辈,并没有将自己定位为教育者的角色,孩子跟祖辈在一起时,充其量是得到很好的照顾,但却得不到他们能从自己父母那里得到的那样的教育,同样也得不到自己父母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得到的一样的教育。
责任:孩子教不好,祖辈没责任
我们常说「养不教,父之过」、「熊爸妈教出熊孩子」、「爹妈没教育好」,却几乎不会说,孩子教育得不好,是照顾他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责任。
当然,帮助带孩子的老人,也同样不会有这样的责任意识,所以前面说的那位奶奶,才会随随便便地就告诉孩子「你要打就打我」,而完全没有考虑,这句话会给孩子的认知带来怎样的混乱,会把孩子对无故打人的认知、对尊重长辈的认知,导向多么错误的方向。
「你要打就打我」这样的话,真心爸妈确实是第一次听到,但老人在孙辈教育上自相矛盾、左右摇摆、毫无原则的情况,却实在是屡见不鲜。
比如爸爸妈妈看到孩子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举手就打,多半会制止,但老人自己,却常常并不在意,甚至反过来批评儿女,「他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别凶我孙子/孙女」,然后反过来和颜悦色甚至无比谄媚地对孙辈说「爷爷就喜欢我孙子打,来,再打一下!」
当然,很多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或者主要由自己来带孩子之后,也会很烦恼地发现,孩子在老人身边养成了过度骄纵、说一不二、小祖宗、小霸王、自私、胆小等诸多毛病,心中对老人也不免有所埋怨。
但老人帮我们照顾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的辛苦,我们好意思理直气壮地去指责老人「您把我孩子教坏了」吗?这口苦黄连,只好留给自己慢慢消化了。
目标:祖辈的育儿目标是宠爱,不是教养
大多数爸爸妈妈,无论育儿经验如何、育儿理念如何、受教育程度如何,对把孩子教养成什么样,都会有自己的目标,只不过有的模糊些、有的清晰些。
但是祖辈育儿,则不会有这样的目标,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儿女把孩子交到自己手上,自己就得把孩子照顾好,不能冻着了,不能饿着了,不能生病,不能受委屈,最好还能养得胖胖的,让人能明明白白地看到,这姥姥奶奶真疼孩子!
所以,隔代育儿,老人的育儿目标,是宠爱孩子,而不是教养孩子,而且这种宠爱,因为老人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付出,又往往发展成「溺爱」,把孩子宠上了天。等孩子回到父母身边,爸爸妈妈们就不免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唯我独尊、自己根本管不了的孩子。
当然,分析这些,并不是为了苛责帮助带孩子的祖辈。他们原本没有帮助儿女带孩子的义务,伸手帮忙,也不过是心疼儿女们工作辛苦、没时间带孩子而已,而且也常常是不放心把孩子交给保姆来带。
我们想提醒的是爸爸妈妈们,当你因为各种「不得不」的原因选择隔代育儿时,请换个角度想一想——从角色、责任、目标来看,祖辈真的不是最适合带孩子的人,他们很可能出于对孩子的爱,而错误地给孩子不当的教养,隔代育儿的那些影响深远的弊端,你可能要用以后的十几年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