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有点心疼孩子。
从孩子这方面来说:
1.可能孩子是金牛座,尽管条件不差,但认为不必要的花费就不花,能存下很多钱。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室友,我们一学期其他人差不多都花了3000左右,但她只花了2000不到。而且我也感觉不到她哪里省钱了,我们所有的活动她也都参加,但是她就是能存下很多钱。
如果题主的孩子是这种情况,题主需要等孩子大一点,跟他谈论一下金钱观,学习如何合理支配金钱。
2.虽然父母给孩子钱,但潜意识里孩子认为那不是他可以支配的钱。
就像我小时候,我妈每周都会给我十块钱,也告诉我要节约,所以我认为这十块钱并不是我可以自由支配的,更像我妈寄存在我这里的。因为遇到要用钱到处「搜刮」的时候,她一定会把这一份钱算进去。
题主的孩子没有花掉的钱,是不是也会被题主收走?也许在题主看来,「反正你又不花,所以我拿走了」。但在孩子看来是,「我就知道你要拿走那么多,所以我只能支配这么少」。「哈哈……」两个字,让我隔着屏幕更心疼了。
3.花父母的钱是有条件的。
题主说,孩子想要的东西,认为是攀比,就会问孩子是不是真的想要。对孩子来说,只有「刚需」才是可以满足的。但其实我们希望拥有一样物品,并不一定都得有显而易见的价值,也许买过就忘了,但如果其实也不是很贵,就算浪费一些钱,也不会影响生活,浪费一点钱又如何呢?
关于这一点,我一直认为「拿铁因子」是个机械的、经不起现实考量的伪概念。省下三十年每天一杯的咖啡钱,就够付首付?如果人到了每天一杯咖啡的程度,咖啡就是生活的润滑剂和仪式感,省掉的是三十年的生活质量,用三十年的生活去换取老态龙钟时才能得到的一笔钱,我……
在心理学上,所有看起来无用的技艺都是一种心理疗法,理性和感性是需要得到一定的平衡的。题主用很多的理性去约束孩子,潜意识里孩子就只能这样苛刻的要求自己,连吃饭都只满足「刚需」。
如果题主真的想解决孩子舍不得花钱的问题,就不要给出去的钱往回拿,更不要一边给钱,一边让他「省一点」。当他不懂得怎么规划,如何合理使用金钱,他就不明白怎么才算「省一点」。只能把自己节约到吝啬的程度,因为这样他一定是优秀的做到「省一点」。
我家大宝9岁的时候,因为对钱没有概念,做过几件让家里人生气的事情。她过生日的那个月起,我跟她约定,每个月1号给她100块钱,这100块她想买什么都可以,我不过问,但是花完了就没有了。
有了支配权和限额,她好像自己就有概念了。虽然还是会买一些在我看起来没什么用,她就是喜欢的东西,但从来没有超支过。
就算每个月浪费100块又怎么样,我还能因为多了100块而有什么显著变化么?
另外,不要问那么多问题,孩子就快要进入青春期了,到时候他不一定想跟你说多少话,问题留到问重要的事情,说重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