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小孩不知道累,作为两个熊娃的老母亲,我是相当有体会。要我说,小孩这玩意儿就是个南孚电池,充电10分钟,能待机一整天。
每天晚上,我最为期待的事就是队友能早点回家。只因折腾一天,老母亲我体力耗尽,多希望有人能快点接盘!只要队友现身,熊娃们立马都黏过去了,我好乐得清闲。
周末睡懒觉是不可能的,孩子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天一亮就翻身起床,紧接着就嗨起来。在房子里上蹿下跳、一刻也不消停,出去更是疯跑、撒欢、缠着你做游戏…… 有时候看着都累,真想不明白他们身上到底哪来的「洪荒之力」?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体能堪比「铁人三项」选手
【生理学前沿】杂志曾经刊载过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的一项实验:
科研人员分别找了国家级耐力项目运动员、普通成年人以及平均年龄为10.5岁的儿童,共三组每组12人,进行30秒的冲刺运动,并记录他们的生理指标,比较体能差异。实验结果有点出人意料,儿童在抗疲劳方面,居然可以与「铁人三项」的选手相媲美,体能恢复速度甚至更胜一筹。
也就是说,你家小孩的体力比运动员还好!他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强大的爆发力!据研究人员分析, 这一切得归功于孩子身体里强大的供氧能力 。
因为孩子的体型小,心脏与肌肉的距离短,能快速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以便为运动肌肉提供能量。
而且儿童肌肉组织中的慢肌纤维,占比约70%,远高于成人。这也意味着他们拥有更强的耐力,并且能保护身体免受运动伤害。
在剧烈运动后两分钟,儿童组的心率恢复达到85%,运动员组为60%,普通成人组则为40%。对于肌肉酸痛代谢产物——乳酸的检测结果也相似。换言之,儿童比成人体内的乳酸消失得更快,更不易感觉到疲劳。
所以,你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孩子不知道累,而带娃的你却总感到力不从心了吧?
孩子精力旺盛,源于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越聪明的孩子,小的时候就越难带。好奇心强的孩子,对什么事都感兴趣,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以至于他们忽略了身体上的疲劳感。
孩子迫不及待地想探知世界,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更是会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会经常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特别喜欢拆解东西,尝试所有自己没的新鲜事物……
不同于成人的司空见惯,在孩子的眼里,有太多新奇有趣的东西吸引着他们,等待他们解开谜团。 所以那一点点因「体力不支」所带来的不适感,根本抵挡不住他们探索的热情!
家有「永动机」小孩招架不住?4招给他放电
也许有家长会说,孩子都精力旺盛那还用说吗?关键是怎么免受熊娃的「摧残」?老母亲快撑不住了!对于「永动机」式的娃,莞妈也没啥「特效药」,不过有一招绝对管用: 把他的电耗完,自然能就安静下来。
做家务不仅能消耗孩子过多的精力,还能增强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他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从而发自内心地想替爸妈分担和解忧。
当然,孩子做家务前提是必须要力所能及,而且要先教会他怎么做。否则最后他的精力是耗光,家里却成了「灾难现场」,而你不得不花费更多精力去收拾残局。
像日常简单的家务:收拾玩具、擦桌子、扫地、饭前准备碗筷、倒垃圾、晾衣服、叠被子、整理房间等,都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去做。无论孩子做得好与坏,最后一定要认可孩子的努力,并鼓励他下次会做得更好。
户外活动也不失为一种让孩子消耗精力的好办法。经常出去爬山、逛公园、踏青等,能让孩子心情放松、强身健体,融入大自然,还能起到调节和保护视力的作用。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抵御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变化所影响。经常做一些符合孩子生理特点的户外体育活动,能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身体免疫力。
别以为孩子玩专注力游戏单纯只是玩,那实际上也是一种脑力劳动,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像玩积木、拼乐高、舒乐特方格游戏等等,不仅益智益脑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疫情之下,很多家长脑洞大开,发明了许多有意思的亲子游戏。其实游戏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对于孩子玩室内游戏,建议遵循以下3个原则:
◆开放式游戏远比封闭的游戏好,解决问题的答案不止一种,培养孩子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实物游戏远比虚拟游戏好,孩子成长发育早期,接触电视和电子游戏越少越好;
◆真人参与更好,类似于「过家家」游戏,让孩子有情景代入和角色代入,提高心理理论能力。
除了游戏外,让孩子看书、读绘本也是一种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方式。孩子在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里遨游,可不比在家里上蹿下跳省精力。
如果是幼小的宝宝,可以亲子领读,给宝宝读绘本、讲故事。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以亲子共读的方式进行。大人放下手机,孩子放下平板,只做与阅读有关的事,这是生活中最浅近易行的亲子陪伴方式了。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孩子的精力旺盛是真的,家长带娃很累也是真的。带娃这么累人的事,任务何其艰巨,如果夫妻之间再有「内耗」,那真是举步维艰!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带娃不是一个人的事,尤其是全职妈妈们,真的需要更多的体谅和理解,哪怕帮不了什么忙,也请给她们多一些精力支持。
面对孩子精力旺盛的孩子,你会怎么做呢?有招支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