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孩子长大依然「跟妈亲」,一定是妈妈做对了这4点

2024-09-29亲子

邻居家的小雅,尽管父母都在,但她的童年却像少了点什么。

父母忙于生计,常常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在小雅1岁半的时候,就被送到了附近的早教中心。

早教中心里,小朋友们一个个都稚嫩可爱,但小雅却因为不适应新环境,经常哭闹。

她被安排在一张张小床上,周围是陌生的面孔和声音。

孩子们不舒服了,就哇哇大哭,老师们忙得团团转,顾了这个就顾不上那个。

小雅也哭,哭得嗓子都哑了,也没见妈妈来接她。

即使每次妈妈来接她,也都是匆匆忙忙的,好像总有无数的事情等着处理。

就这样,小雅在早教中心度过了许多时光,直到上幼儿园。

上学后,父母依然忙碌,很少有时间陪她,放学后,玩具成了她唯一的伙伴。

好不容易等到父母后面工作没那么忙了,他们终于有时间陪小雅了。

但小雅也已经上高中住校了,她不习惯父母的突然亲近,甚至有些抗拒。

小雅的故事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等她长大了,父母想弥补过去的遗憾,却发现已经晚了。

而另一个邻居李婶的儿子,即使上大学了,学习忙,朋友也多,但还是经常给妈妈打电话。

每次放假回家,他就帮妈妈干活,用自己兼职赚的钱带妈妈去吃好吃的。

他们母子俩关系越来越好,真让人羡慕。

其实,孩子长大后和父母的关系,早在小时候就已经打下基础了,尤其是长大后依然「跟妈亲」的孩子,多半是妈妈在孩子小时候做对了4件事:

01

0-2岁,常说是小宝贝的「黏妈期」,意思就是这段时间里,妈妈就像是宝宝的超级英雄,陪在身边对孩子来说超级重要。

就像知名心理学家哈里·哈洛说的:「早期的母爱接触,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基石。」

伊伊的妈妈,就像很多职场上的超人妈妈一样,因为工作太忙,不得不让家里的长辈帮忙带娃。

结果呢,小伊伊跟爷爷奶奶亲得很,一见到妈妈反而有点「高冷」了。

妈妈想靠近点,小家伙还不太买账,这让伊伊妈心里五味杂陈,既尴尬又没办法。

其实啊,孩子这种「不理不睬」的态度,就是因为和妈妈之间的那份亲密感没建立起来。

就像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提到的:「依恋期内,如果妈妈没能和孩子形成紧密的纽带,孩子对妈妈就不会有太强的依恋感。」

要知道,这0-2岁可是建立母子情感的黄金时间,宝宝这时候特别能分清谁亲谁疏,尤其是对妈妈,那叫一个「情有独钟」。

但伊伊妈因为工作,没能抓住这个关键期,母子俩的感情就有点生疏了。

所以,就算职场妈妈再忙,也得想办法挤出点时间来,和孩子一起创造些美好的「亲子时刻」,让那份母子的爱深深地扎根在心里。

总的来说,0-2岁的「黏妈期」,妈妈们的陪伴就像是孩子成长的魔法,绝对不能少。只有紧紧抓着孩子的手,一起走过这段路,母子间的感情才能又紧又密。

02

3-6岁,被视作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妈妈的引导与培养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生活中不乏「熊孩子」的身影,其背后往往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

年轻父母为生计奔波,却忽视了亲自教育的重要性。

老人过度溺爱,易使孩子性格扭曲,成为「熊孩子」。

李玫瑾教授提过,6岁之前的孩子,妈妈要管这6方面:克制任性,学会控制,经历挫折,防止压抑,学会忍耐,防止自私。

因此,妈妈在此关键期应亲自上阵,遵循李玫瑾教授的建议,从克制任性、学会控制等多方面着手,为孩子塑造良好性格。

妈妈的爱应有底线,既要立规矩,又要教分享,同时鼓励孩子自理自立,为其成长留白,让孩子的性格在正确的引导下健康发展。

03

在7-12岁这一关键成长阶段,妈妈们需要学会尊重孩子,避免过度控制。

这一阶段的孩子,若早期由爷爷奶奶抚养,往往与妈妈关系疏远,导致后续教育难以开展。

正如【心理营养】书中所言,亲子关系的亲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若在6岁前,妈妈对孩子缺乏深入了解,便难以读懂孩子的言行举止,沟通自然变得困难。

因此,妈妈应尽可能亲自抚养孩子,以加深彼此的情感联系。

对于7-12岁的孩子,妈妈应适当放手,给予孩子更多自主权。

不必事事要求孩子报告,也不必强求孩子无条件服从。

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在能力范围内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04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12岁后妈妈学会适时放手至关重要。

以知名作家龙应台与其子安德烈的关系为例,她在著作【亲爱的安德烈】中,深刻描绘了随着儿子成长,两人间产生的距离与理解上的挑战。

龙应台发现,曾经黏人的小男孩安德烈,进入青春期后,开始有了自己的世界和秘密,甚至在某些重要时刻,选择不与父母分享。

这种变化让龙应台感到既惊讶又失落,但她很快意识到,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过程,是他们寻求独立、建立自我身份的一部分。

于是,龙应台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从以往的「管理者」转变为「倾听者」和「支持者」。

她尊重安德烈的隐私,给予他更多的自主空间,同时努力保持沟通的桥梁,尝试以更平等、理解的态度去接近儿子的内心世界。

这个转变不仅帮助龙应台与安德烈维持了良好的母子关系,也让安德烈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尊重与信任。

12岁后的孩子渴望独立与自由,妈妈应学会适当放手,同时保持关爱与引导,让孩子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不失方向的指引。

一个具备心理健康且拥有自我独立性的个体,成年后既不会萌生逃离父母的念头,也不会过度依赖父母。

他能在与父母保持亲密联系的同时,维持个人的独立性。

他与母亲之间相互尊重,以一种成熟健康的态度,去亲近并关爱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