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很多社会新闻都是当事人因为特别小的事发生矛盾,然后一方情绪失控,闹得越来越大,最后场面变得不可收拾。
当事人有成年人,也有孩子,都是吃亏在不会「化解冲突」上。
我觉得学会处理矛盾、好好沟通,真的是当下每个人的必修课,既不能当处处退让的软柿子,也不能凡事逞强斗狠,而是得灵活处理。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处理跟超市纠纷的事,觉得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非常有启发性,跟大家分享一下。
事情大致的起因是,一位妈妈带孩子逛超市,孩子口渴了,就从货架上拿了瓶矿泉水,打开喝了几口。
当时这位妈妈没多想,觉得拿着瓶子结账就行。
但在付款时,收银员提出:「没付款就饮用的行为叫偷,按超市规定要10倍价格赔偿。」
一听要10倍赔偿,这位妈妈先是为孩子的行为向收银员道了歉,随后表示,孩子虽然提前喝了半瓶水,但自己没走出超市,也没有逃避付款,不应该算偷东西。
但收银员依旧不同意,要求她必须赔偿10倍金额。
后来,这位妈妈开始反问对方,10倍赔偿的要求有没有法律依据,还拿出手机录像,要求对方对着镜头再说一遍要求,她会去咨询相关部门。
收银员一听心虚了,没再刁难这位妈妈,她就果断结账走人了。
这件事虽然不大,但里面包含了非常多处理矛盾的方式和步骤,我们了解之后,能学到不少。
「幸福者退让」原则
让孩子知进退
其实仔细想想,生活中很多问题会被激化,都是因为事情发生后,双方的情绪都僵在那儿了。
所以情绪层面一定要先处理好。
这位妈妈一上来先为孩子的行为向收银员道歉,给足了对方尊重。
毕竟争吵不是目的,捍卫自己的权益才是,妈妈的「以退为进」就显得略高一筹。
有个说法叫「幸福者退让」原则,意思是说,如果你家庭幸福、前途光明,在外面遇人挑衅时,千万别和对方纠缠,要懂得适时退让。
之前有位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说他女儿过生日,他特意在网上订了一个洋娃娃。
但快递迟迟没到,他就打电话询问了一下,结果快递员态度特别不好。
15分钟后包裹到了,他刚开门就听到快递员一直在愤愤地重复「都想逼死我啊」,然后又对这个网友破口大骂。
看到这儿,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被激怒,忍不住骂回去,是不是?
但这位网友平和地接受了快递员的「狂风骤雨」。
他在分享中说:「我今年35岁,妻子美丽贤惠,女儿乖巧可爱,我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而对方满身戾气,还知道我家住址……」
其实很多事情往后退一步,先表明态度,双方情绪就都缓和下来了。
你以为只是吵几句,但如果对方恰好因酗酒失去理智、因失业失去对生活的信念、因离婚失去对感情的寄托,正游走在崩溃的边缘,你就激发了他心中的恶。
所以,有了冲突矛盾,先试着平息情绪,寻找双赢的解决办法,才是高情商的做法。
千万别与恶人比恶,别与狠人斗狠。
古语有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墙马上就要倒了,我们要做的不是站在墙下,而是尽快离开。
拒绝自证
除了知进退,还有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拒绝自证。
很多人在受到对方指责时,首先想到的是为自己辩解「我没有」。
其实人会下意识地为自己辩解很正常,但这样往往会落入对方的逻辑框架。
并且在自证的过程中,会更加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从而暴露自己的软肋。
上文中的妈妈做得就很到位,面对「要承担10倍赔偿」时,她并没有说「我就不承担,你能拿我怎么样」,而是话锋一转,直接询问对方「你这个赔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所以与人发生冲突时,要及时变换主语,把「我」变成「你」,拒绝自证清白。
比如,被冤枉时,不做解释,也无须自证清白,一串冷静的反问更能达到震慑效果:
「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你说我偷了你的东西,有什么证据吗?」
「谁能作证?我还怀疑这事是你做的呢?」
「拿不出证据我跟你没完!」
再比如学校里有同学骂孩子丑,不用让孩子解释自己不丑,也不要试图找证据证明自己不丑。
而是用上面的万能公式说:「你这么骂人是想做什么?」
办事有章法
运用逻辑「步步为营」
我们不能一味「吵架」发泄,还要学会解决矛盾的章法。
基本上是这么个套路:阐述观点——察言观色——找出对方漏洞——对方认怂——见好就收。
比如上文中的那位妈妈,她简明扼要地亮出观点:虽然孩子提前喝了半瓶水,但自己并未逃避付款,怎么能算偷呢?
然后她又找出对方观点中的漏洞,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驳。
随后又掏出手机录像取证,用这种合法的途径为孩子撑腰,见收银员心虚不再刁难,她果断结账走人,没有纠缠,减少内耗。
整个过程,说话要有气势,越是受欺负越不要垂头丧气,而是要昂首挺胸,不卑不亢。
只要坚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表现出一副不会轻易妥协的样子,就能劝退大多数提出无理要求的人。
吵架时及时还嘴
如果对方不依不饶,咱也不能吃哑巴亏。
不会吵架的人,学好这个万能公式就够用了。
用最简短有力的句子立刻还击,原封不动地还给他。
比如,对方说:「你真蠢!」
你可以无脑回怼:「你才蠢!」
面对语言攻击时,不会还嘴就直接重复对方的话,多重复几遍,对方的气势就降下来了。
说完就转身离开,表现出一种「都懒得跟你吵」的感觉,也能顺势占上风。
但如果这些都不管用,就要寻求帮助了,更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报警。
最后,我们还要告诉孩子,保持善良的同时,也要带点锋芒,因为一切美好的品质都应该建立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之上。
尽量与人为善,但当别人确实不够友好时,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树妈妈,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微信号:tree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