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社会生产力,社会发展有关,古人寿命更短,需要女性更早进行生育,」
这一句说的是正确的。
而之所以现代人还是这样,因为现代人脱离原始社会的时间还太短,提高生产力的历史也太短。还来不及进行进一步进化来适应现代的生产力。人类在3000年前的平均寿命才只有30几岁。而进行一次明显的生物进化,至少需要十几万到几十万年的时间。所以确实,现代社会不需要人类女性那么早生育,但是生物进化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改变这一状况。所以现代社会的人类的身体往往还是更适合原始社会。比如现在人吃的好了容易得糖尿病,就是人类目前的身体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高糖高碳水的饮食结构。
而你比较人类和昆虫的繁殖,得出人类繁殖很差的结论。是你只看了繁殖的数量,没有考虑繁殖的质量。并不一定生的多就是好,也不一定生的少就是好。让种群能延续下去就是好的。
一般食物链低端的生物,容易进化出多生的特性,因为大部分幼体都会被吃掉,不多生就没有办法保证种群的繁衍。比如南极磷虾,每年都会被各种动物吃掉3亿吨,但仍然保持很大的数量,这就是多生的作用。
但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就容易进化出少生高质量的特性,因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幼崽存活率高,但是数量增长过快,会造出食物短缺问题,所以少生高质量,才是更加适合的方案。比如大象,也是要5,6年才生育一次,一次怀孕就要2年,每次也通常只生一胎。少生的优点是,幼崽更容易得到父母的照顾。而得到父母教育的传承,比如鲸鱼,熊,大象,人类,都有父母或者母亲教导幼崽学习捕猎或者其他生存技巧的阶段,如果幼崽数量太多,不仅仅会教授不过来,还会出现好容易教授好的幼崽挂了的情况,所以这些动物,更适合使用少生高质量的模式,来保证技术的传承。
所以无论多生少生,都是生物在自己面临的环境状况决定的,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和不适合。
而你问人类以后发展的更强大,会不会和昆虫一样越来越能生。这个问题实际和上面的问题不同,这已经不是一个生物进化的问题了。因为人类的性状改变,科技的效果已经大于了生物的本身进化。生物的进化,是需要大自然给与一定的压力的,也就是说,如果突变出好的基因,就可以迅速淘汰差的基因。但在人类的科技保障下,一个基因差的人,在科技加持下,仍然会是一个正常的甚至强大的人类个体,弱的基因并不会被淘汰掉。所以,未来人类到底生的多生的少,要看人类自己愿意不愿意,因为人类可以靠科技来改变,使得不适应环境的生物性状仍然可以在科技的加持下适应环境。所以人类未来的生育状况如何,已经不是一个生物进化的问题了,更多要看人类的社会性,社会驱使人类想多生育还是想少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