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当我读懂「鱼缸法则」,孩子的叛逆消失了,变化太惊人

2024-11-04亲子

01

儿子小时候,我和他爸崇尚自由教育,觉得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成绩好不好无所谓。

可是到了五六年级,他的成绩开始直线下滑,我们就开始变得焦虑了,怀疑之前对孩子太放纵了。

对儿子的要求变得严格了起来,报了2个补习班,盯着写作业。

有一次,老师向我反映他作业没做,回家后立马罚他写了2张试卷。

后来,看别人家孩子才艺满满,我又给他报了二胡班,让他的课后行程更满了。

然而,到了初中,不知怎么的,他的学习态度慢慢崩盘。

拒绝上补习班,二胡也不练了,手机不离手,作业更是看心情。

不想学习、胸闷、厌学,都成了常态。

我对孩子说:「家里不缺你吃穿,就希望你好好学习,怎么就这么难呢?」

换来他低声怼我:「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台学习的机器人,你们按下开关键,我就得学习,千篇一律「抬头读书,低头刷题」的生活,我看不到一点人生的希望!」

我一直认为爱孩子就要替他规划好一切,并严格督促他向前走。

没想到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儿子却一心想逃离。

02

后来通过在妈 心理 不断学习, 我知道了孩子厌学的深层原因。

在密不透风的学习环境里,成绩成了衡量孩子唯一的指标时,他很难有其他的价值感和体验感。

只要学习不如愿,成绩不能证明自己的优秀,内在的焦虑又没有一个出口时,孩子就只能不断向内自我攻击,最后压抑成伤。

而长期只围绕着学习的生活,也让他们与周边世界的链接稀薄,难以产生归属感和使命感。

他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所以花钱大手大脚,没有一点概念;

现实中朋友很少,所以沉迷手机、游戏、小视频;

没有健康的负面情绪排泄渠道,所以心情不好就只知道沉迷手机、游戏、小视频

心理脆弱,易燃易爆炸,动不动就嚷嚷着要走极端。

固有的养育模式已经成型,我们很难看见孩子的内心,孩子也挣脱不了我们的控制,两难之境,他就选择用自我放弃的方式,毁掉自己。

老师给我讲了在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故事。

讲的是,鱼缸里的小鱼,每天都得到精心的照料,可2年过去,小鱼始终只有三寸长。直到有一天鱼缸被打破,小鱼被放到了院子里的水池中。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小鱼就从三寸疯狂地长到了一尺!

而这种打破鱼缸,让鱼儿更快、更好成长的现象也称为「 鱼缸法则 」。

小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孩子亦是如此。

一个被圈养于鱼缸的孩子,他的世界被收窄到课桌的方寸之间,没有选择、没有自由,成长之路自然变得尤为艰难。

孩子厌学后,我和孩子爸爸明面上给了孩子充分的自由,

帮他请假,允许他拿着手机,给他钱在家点外卖……

实际我们的内心一直希望孩子选择我们预设的答案,总是在言语中暗示孩子:

你休息完这两天假以后,好好上学就行了;

玩一会儿手机就放下吧,晚上11点以后不准再玩;

这周只允许点2次外卖,爸爸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吗?

……

殊不知这些「口是心非」的行为,一点点地破坏了亲子间的信任。

孩子一边被压迫着被动学习,一边内心不断衍生出叛逆的种子。

最终彻底摆烂,打死也不想去上学了。

了解清楚了原因,我们就可以针对性调整,下面我就分享一下具体的做法,一共3个关键点,千万别漏掉了!

03

1、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掌控感和支配感

在过去,我常常被焦虑和忧虑所困扰,无法容忍孩子有片刻的松懈。

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玩手机,只要孩子没有在学习,我就会觉得他不够勤奋,缺乏自制力,于是不断地提醒和督促,希望他能持续保持学习状态。

然而,我却没有意识到,人不是一个没有情感和感受的机器,这种持续的催促和压力会让孩子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之下。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再跟儿子相处时,就时刻提醒自己,少干预孩子的事。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吃多少,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天冷了添衣服,完全心里有数。

再说,挨冻一天,下次自己就知道加衣服了,错了就错了,又能怎样呢?

当我不再用这样的细节去关注他时,我发现,儿子的炸毛程度明显降低。

其他能自主选择的事情,比如上什么兴趣班、阅读什么课外读物、如何分配休闲时间等等,都给他自主决定权。

孩子想尝试的事情,如学滑板、参加比赛、和朋友去露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都支持孩子试一试。

我和他爸爸有时间的时候就带孩子出去走走,见见世面,释放压力。

渐渐的,儿子的对抗情绪越来越少,对我的敌意也没那么大了。

家长管住嘴,说出的话孩子才会认真听。

2、做个情绪稳定的「客体」,拥抱松弛感

孩子的心理养育有三类客体,父母、他人(朋友、同学、亲戚、小动物等)以及兴趣爱好(大自然、艺术、运动、游戏等)。

在这三类客体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养育客体。

做个情绪稳定的「客体」非常重要。

刚学习时,我的情绪很不稳定。

孩子表现好一点,马上就开心不已。

孩子表现差一点,我立即觉得如临大敌,放大孩子的问题,自己也惶恐不安。

幸好心理咨询师接住了我的情绪,总是耐心的帮我的情绪和孩子的问题剥离开。

她常跟我说:

「不要将情绪跟事情搞在一起,尽管可能是事情带来的情绪,但这份情绪不是孩子的,是你的。

你如果希望给孩子赋能,帮助孩子,就不要带着你的情绪去做一些事情。

如果你像孩子四处宣泄自己的情绪,觉得好难,自己快崩溃了,自己好无力。这样的状态会严重影响孩子的。」

经过她的辅导,我的状态逐渐稳定下来,除了认真听课,就是去参加一些朋友的活动,做做美甲,逛逛街,把自己从家庭中抽离出来。

当我感到压力大或者情绪波动时,就写写情绪日记。把自己的情绪整理出来,放松一下心情,我发现很多焦虑和烦恼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自己稳定以后,面对孩子的状态,就多了一些松弛,不再像之前一样,眼里心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问题。

和孩子沟通时就会有意识的用老师教的亲子沟通的方法,引导孩子排泄负面情绪。

就这样,在我的调整和引导下,儿子的态度和言行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他告诉我:

曾经,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不断的提醒让他感到窒息,每当想到我,他就觉得喘不过气来。

他明白我对他的爱,但无法接受我的方式和思考模式,于是用激烈的反应来表达他的抗议,希望我能明白他的心声。

看到我因此而伤心,他同样感到内疚和自责,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反应。

现在,他看到我主动做出的改变,感到非常欣慰,并且想要为过去的行为向我道歉。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陪伴儿子走出这段时期,重新恢复有爱的亲子关系,我很庆幸,自己及时的调整了认知,改变了教育方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青春期叛逆与厌学破解训练营精华版
妈心理学习动力辅导
购买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