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当婆婆说没义务给你带小孩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020-04-20亲子

当我们遇到一件棘手事时,当事人为什么这样说,比说什么重要。

有时候一句话背后透露的是伤心,是决绝,是无奈,是挣扎;有时候透露的是傲慢,愚昧,不忿,失望……所以我们常常需要去了解事务背后的前因后果。复杂又在,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感受,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前因后果的理解和最终的解释很不相同,更甚者人们的记忆都有偏差的,我们常常有意无意修改自己的记忆地图,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所以,单凭题目中的这一句话,会给人留下家庭关系不睦,或说话不照顾他人情绪的印象,但若想润滑关系或建立必要的界限,单盯着这一句话分析是不够的。

我这个答案却是想来说说,我所遇见的「西方家庭的婆婆们」会不会这样说,会不会这样做。

为了练习英语,我住过homestay,西方家庭独生子女的比较少,通常是多子女。我们这里说说H吧,她也是我的老师,一直到现在都保持有联系。

H与丈夫P育有三名子女。两个女儿一个儿子,H的父亲是牧师,所以他们有宗教信仰,但不刻板。大女儿读了不热门专业的博士——或者说一听就不是可能赚大钱专业的博士,因为这个专业工作地处偏远,所以我一直没接触过大女儿(我在H家住过,每个周日中午我都会到她家吃饭,算是出入很频繁了)。大女儿R谈恋爱嫁人是举办仪式前才告知家里,这样的现代作派却让H不开心,说在以前算是私奔,我闻言后觉得非常有趣,就是这种代际间的差异在西方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也是存在的。

儿子D居中,读大学时觉得专业不感兴趣,就退学了。也许因为爷爷是飞行员的缘故,他有一个飞行员梦。这时候已经20几了,H夫妇还是拿出钱来让儿子去学飞行,现在他已经开始飞国际航线了。儿子其实与我同岁(现在也40了),前几年知道他仍没有结婚(大约37岁吧),H夫妇也不着急,乐呵呵的,他们确实在子女成家及职业选择上非常放松,是真不焦虑的那种。但据我有限的生活接触,并没有遇见一家是传说中的18岁就什么也不管了——助学贷款是免息的,孩子自己也愿意贷,所以上大学一般都是助学贷款,工作后慢慢还。大约在13岁+,或再晚几年,孩子们就开始以不同的形式参与社会实践,常见的是当咖啡店part-time的服务员等。我其实觉得这样对成熟是大有益处的,你要说哪一家穷到非要孩子的时薪,倒也不是,但他们普遍这样。可到学飞行员这样不容易助学贷款的时候,即使已成年,父母也是出手相助的,不过要还钱。

小女儿S学的是法律,非常果敢泼辣,在父母心目中是最有出息的,也是我接触最多的(她当时尚与父母同住)。我当时的很多生活事物都是S主动帮忙的,说来很是感谢,她很理智热情,又有正义感。有一天她问我:你对生活有什么计划。我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显然她当时比我小已经有计划了。她后来与大学同学结婚,现在已经有两个或三个孩子了——她最大的孩子与我的孩子差不多大,生孩子后就全职带,一般的计划是妈妈5年不工作,自然受孕,生几个是几个。

这时候我来聊聊,在孩子生育孙辈时,西方的老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 大女儿R育有两名子女,H夫妇会积极攒钱,然后前去探望,去了也帮忙,并视为天伦之乐,非常开心。他们把孩子的照片打印出来,挂在家庭相片墙上,也非常愿意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趣事。R的丈夫有段时间受伤,自己忙不过来,我们的惯常作法是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把孩子接到身边(已经四五岁+了吧),但他们的作法仍然是认为孩子不能离开父母,选择的是双方老人轮流前去支援。
  • 儿子似乎一直对婚姻不感兴趣,也交女朋友,有时候还带回大家庭,H夫妇热情相待。分手后也会与儿子的前女友保持友好往来,把生活中出现过的人当成生命中的一员。但没有催婚催育的念头。
  • 小女儿生育孩子后,H夫妇也想要帮忙。这时候H的丈夫,P恰好有一个工作每两周出差至小女儿城市,他就在这个时间用来享受含饴之乐。至于H,她精研儿童书籍和玩具,给每个孙辈准备礼物,算是很用心了,虽然没有主力帮着带。
  • 大女儿和小女儿购房,H夫妇也出手帮忙,不过也是要还的。
  • 我觉得除了对生育的理解等不太一样,并没有严格到六亲不认,冷冰冰的程度。也是有温情的,但边界感确实要更明显一些。

    而住得近的子女,有的家庭有一个grandparent day,这一天,子辈可以把孙辈放到老人家中半天,自己办点事,休息一下。

    H的妈妈我接触的时候90岁左右了,她住在老年人聚居的社区,自己单独生活,育有五六名子女(五还是六我记不清了),每天会有一个子女去看她,周日轮流去不同的人家吃饭,有时候某个子女会带她去看风景或消遣。P的父亲(就是飞行员)当时80多,也是单独生活,每到周日还自己开车前来吃饭(我也是周日去吃饭,所以这两位高龄老人我接触挺多的,他们还会主动帮我练习口语)。H的妈妈比较要强的那种和善,P的父亲是比较幽默的那种和善,他们在八九十岁仍能对新的人和事物保持兴趣,和心态上的开放。

    H的妈妈,90多岁的时候,会坐飞机探望H的大女儿R的孩子,听起来有点绕,就是90多岁的老人,仍然愿意长途跋涉去看重孙。她非常乐观,似乎并不觉得自己老,虽然皮肤薄得像是要破皮,戴着助听器,也有一些小病小痛的折磨。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老人没有遇到过生活的重创。也不是。H的妈妈中年丧夫,独自在大学当行政教职养大了五六个孩子,所以在90多岁,你仍能在她身上看到非常有张力的自持感。H在中年的时候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对大脑有损伤,她顽强地自我康复,并最终回归工作岗位。H的大女儿有一个孩子有严重的过敏,她一边工作一边带养孩子,给孩子吃的每一口食物都要自己来做,在中年的时候丈夫遭遇重大工作事故,仍以乐观坚强的态度渡过了难关——当时有成为植物人风险,后来奇迹般地恢复了大半。

    这是我从H口中得知的,她喜欢聊天。H和P待我也如父母一般。 我第一次开车上路,P坚持坐在副驾,他说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是他教的。我搬家,或是有重大的决定,他们也会主动参与。说起来我真的是一个幸运的人,仅仅是怕我孤单,他们每到周日都约我前去吃饭。

    这样的老人,即使在西方的语境下,我觉得他们不会说出「我们老人没义务给你们带孩子」,但自己主力带养的信条是文化的一部分。只说一件事我一直觉得特别神奇,就是有时候小女儿S和她的未婚夫B,常常会约H夫妇一起吃饭,吃完饭四人非常自然地AA,H夫妇是一起付的,S付一份,B付一份。

    在我看来颇觉有趣。有时候S和B也会请客吃饭,这时候H就有一种我的孩子长大了的骄傲和高兴,告诉我S带她出去吃大餐啦(一般是有事要庆祝)。

    我的婆婆是一名知识女性,她身体不好,我怀孕的时候,她让公公前来照顾我(婆婆要定期去医院)。我拒绝了,因为她更需要公公的照顾。我生产后,婆婆再次让公公前来照顾我,我再次拒绝了。这时候婆婆说要出雇保姆的费用(我没要),她说自己没有尽到带孙辈的责任——我听来挺意外的,婆婆这代人就是受过教育仍觉得自己是有责任带孙子的。

    我的亲妈也想来帮忙,来了一小段时间,兄弟姐妹家更需要她,我就送她走了。我的养母当时是有一份保姆工资的(虽然远低于市场价),她其实认为我12岁回家了也就回家了,只要我过得好就行了,别无他求。但我生产后,我养母纠结再三(她怕给我添负担),还是同意我接她过来,对她来说,她宁可损失一份保姆工资也想帮我带孩子(她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这份照顾高龄老人的工作是她唯一能找到的了);而我当时请的有家政,自己全职带,接她过来的是想改善她的生活条件,我全职在家,正好有机会照顾她。

    但老人也是知道有孩子的头几年是比较累的。有这个帮忙的意愿。

    在没有生孩子前,我是坚定的自我实现派: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我将来不会帮忙带孙子的。然后我还正义地问皮姐夫:老公,你帮不帮忙? 没想到皮姐夫说:我可能还是会帮忙的吧。我当时就笑了。

    但我亲自带孩子几年下来,我改变了想法。将来我的孩子有了孩子,我会申请去帮忙,他们说不需要,我就stand by;如果他们要我帮忙,我还是会帮的,别的不说,帮着做点家务还是可以的,毕竟小婴儿太耗主要带养人的精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要慢慢培养他的独立意识,责任心,和对为人父母职责的理解,这样也能避免他们把带养孙辈的责任全推到祖辈身上,是去帮忙,不是替代,毕竟孩子是奔父母来的。

    这样的家长里短题,其实 底层是我们的情感

    我们说话做事,既要照顾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意愿,也要注意少伤害他人,至亲间也不例外。

    共勉。

    @知乎亲子

    直接回答题目:

    我会觉得婆婆说话不太好听,但自己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孩子本来也不是为老人、为丈夫一人生的。当然我生得晚(36岁都快能做奶奶的年龄了,哈哈哈),要是我20来岁生,我自己还没成长起来(声明:不是提倡大家晚育啊,生早生晚,各有各的难处)。

    ……再多说点就是: 结婚前 多了解对方,伴侣靠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