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特别感谢我的儿子们,是他们的出生,让我做了很多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事:
我成为了育儿导师,受邀参加了多个大型育儿节目,也成为了情绪导师,开展了多个妈妈情绪治愈主题的大型讲座。我还成为了婚姻和家庭治疗师,考取了世界婚姻教皇约翰·戈特曼婚姻和家庭体系的实习治疗师,为数百个家庭进行了婚姻咨询,为夫妻间的亲密关系把脉。
这些事情都是我生娃后这几年完成的,虽然时常会因为奔波而疲惫不堪,但我甘之如饴,因为这些事都是充满意义的。
但坦白讲,哪怕专业背景再丰富,能让理论真实落地在实处的,还是我陪着两个小孩子慢慢长大的这几年时光,我们边走边学,有高兴也有难过,有困惑也有调整。
他们让我对理论产生反思、让我对成长重新顿悟,更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恩。
01 育儿中,需要被看到的是孩子
最开始养育孩子的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给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找一个理论依据。
理由不外乎是觉得自己的心理学知识都是来源于正统学院派系,加上本身也是在最专业的家庭服务中浸泡那么久,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最专业、最正确的养育照顾。
我记得我家哥哥Joshua刚出生第二个月的时候,睡眠作息非常混乱,我可能花上整整一天,都没有办法让他能够睡足4个小时。动不动就醒,无关乎白天还是黑夜,让我筋疲力尽,更是不堪重负。
我翻遍了所有的育儿书,一边看一边对照着观察Joshua的行为:
肠绞痛?不是。睡眠光线太亮?明天换一个窗帘试试看。我奶水不足?可能是一个原因。孩子生病了?看起来不像啊……
但直到我把育儿书上所有的建议都翻完了,也还是对我家孩子的情况没有太多的改善。
终于有一天我很生气,跟家人抱怨,「这孩子天生就是难养的,他这样子我还要不要过日子啊!」然后一边生气一边大哭了起来,觉得自己特别沮丧和挫败,为什么自己就教不好孩子,为什么感觉全世界的书都被自己看透了,孩子还那么难带!
但这个时候,我婆婆跟我说了一段话,或许她现在可能都不记得说了啥,但里面的那句话却是对我影响很深刻的一句话。
她跟我说: 「你有没有试过在孩子突然醒来的时候,观察他是因为什么原因醒的呢?」
说真的,那一刻我很震撼。因为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围绕着Joshua连轴转的那段时间里,我观察孩子的所有视角,都是「书里说了什么」 「他有没有做到书上说的那些」。
但我从来都没有丢开过一天书本,去看看「孩子到底发生着什么」。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样需要具备基于父母本能的观察力。
这种观察力并不是把孩子当成样本分析,去对照着标准来评估,而是发自内心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通过他的眼睛、行动和表情,来真正地走近孩子,看到孩子虽然稚嫩但一直努力想告诉我们的心声。
观察的结果,往往会重新颠覆我们的固有认知,让我们重新看到养育中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因为换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孩子,我突然发现原来让Joshua那段时间非常难受的「元凶」,竟然是我给孩子准备的睡袋材质,是他一直都不喜欢的材质,而每次睡觉的时候,他想要踢腿伸手的时候,睡袋和自己身体摩擦的声音都让他害怕,所以他会「惊醒」。
当我最后把这个「元凶」更换后,他的睡眠状况明显得到好转。
所以从那次开始,当我因为育儿产生迷茫和困扰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想起婆婆告诉我的那句话,这让我感到无比踏实和安心,更让我最终能够将我所学过的知识和专业经验,沉淀在我养育孩子的实际生活里。
我们需要知识,知识是帮助我们往前发展很重要的根基和路径,让我们可以从全局观里看到全貌,往前行进。
但我们也需要常识,我们不能放弃身为父母的那份观察力。
当我们愿意停下来,什么也不做,先等待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他的心声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看到养育中彼此成就、彼此发展的过程。
02 育儿中,我们需要听听自己的声音
其实,在全职妈妈到职场妈妈过渡的过程中,我也经历过无数次的挣扎。当时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我们都在一个城市,都想着看有没有办法真正做点什么事情。
我想做落到实处的学前教育,但是学前教育在当时是什么影子,大家都心里没谱。我们没有可参照的标准,更没有可复制的模版,说不忐忑不害怕是骗人的。
当时我家Joshua刚上幼儿园,Eric也才一岁多。万事开头难,如果不全情投入创业这件事,没打好地基,以后也很有可能会成为空中楼阁。我委实不愿意看到自己投注心血的项目,被所信任的粉丝朋友呵护的项目,最终变成我眼中讨厌的样子。
但是如果我全情投入了,首先受到影响的,一定是我的生活时间的配比。如果我忙于工作的话,两个孩子怎么办?我会不会没有心力去照顾他们?Eric的分离焦虑怎么办?Joshua会不会在学校处得不好,启蒙和照料没跟上?最后的结果会不会是我说要做教育事业,却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养育好呢?
我带着这个疑问回到了学校,请教了我的老师。她常年都在医院最严峻的心理服务里工作,家里有两个孩子,这么多年过去,她仍然保持如此。
当年她刚接手这个「重症」项目的时候,也曾经跟我分享过经验,那会儿她的大孩子都没超过5岁,小的还嗷嗷待哺。在读书的时候听这些,未婚未育的我其实是当故事听的。
但是当我也面临同样的处境时,我见到她第一面,就忍不住开口直接问她:当年是哪里来的信心让你做这个决定,你的孩子们怎么办啊?
她听到我「脱口而出」的话愣了一下,想了想然后告诉我,那会儿大的上幼儿园了,有比较独立的作息安排,小的的确主要是家人帮忙白天照顾着,她都是挤出母乳放在冰箱里供应的。
但不管怎么样,肯定比自己在家带孩子是更累的,也试过中午的时候放心不下跑回家看老二。大的嘛,有时人手不足,放学前还得赶紧去接他,带他来办公室委托同事看一眼,然后跟着一起下班。
不过总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而且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
我问她为什么能够坚持下去,她跟我说,「能做好本职工作帮助好医院的病人,也是我的心愿呢,不管如何,我都想尽力做一做。作为母亲,养育孩子当然重要;作为社服人员,我当下的想法和愿望,也同样很重要。」
和我聊天的时候,老师也随手给我看了她家两个孩子的照片,「你看他们现在都那么大了,也没养的多糟糕,不是吗?」老师开朗地笑着,我的眼眶却湿润了。
我意识到孩子的存在,并不是来主导我们的人生,相反地,他应该是来跟我一起,去创造这个彼此共融的人生。
可能很多人会问家庭和事业如何平衡,是否能够兼顾,其实很多时候,答案可能就是简单的一句「必须得啊,不然怎么办」的那份决心和果断。
这段跟孩子一起行走的路,也许并不完美,但却无比真实。
我们可能选不到最理想的幼儿园,但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做好支持,让孩子学有所得、玩有所获;
可能在孩子嗷嗷待哺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回归职场,但我们可高效地利用好时间,让孩子也同样能够感受到我们的陪伴和呵护;
哪怕我们可能是全职带小孩,想给自己固定留一个空白的时间发发呆,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布置好安全的区域,让他们可以爬爬走走,放好音乐,自己玩一会儿。
但最起码,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协调的方法,因为, 比平衡更重要的,还是「超越平衡」。
很多时候,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里,我们每个人的单位时间,一个人能左右的最重要的事情,也就只有一个,所以在单位时间里,我们只要把那件事情做到极致就足够了。
我们的世界不会因为某一个决定而全然失控,但是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的关系一定是彼此包容的,我们也同样需要给自己放松、接纳和共融的机会。
03 育儿中,需要感受下孩子追逐的目光
有一次,结束了一个新课程项目的上线,那会儿我已经在公司加班看了两天的日出,整个人感觉都是虚脱的。
但回到家的时间点,恰好是孩子们起床的时间段,那会儿他们正值假期,早上刚起来也是最兴奋的时候,看到我回家,一个人手里捧着一个东西,忙不迭跟我介绍他想跟我一起玩的事情。
孩子们无比兴奋,可我的状态却很糟,我想了想对孩子说:「我刚加班回来,我好累啊,让妈妈去睡个觉好吗?」 然后我就一个上午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起来的时候,手不经意在床上一摸,发现手边放着一只用纸巾铺开,用面粉做成的小兔子模型。
上面用歪歪扭扭、咿呀学语的文字写着: 「I love You,Mommy.」
我无法想象两个孩子到底是何时偷偷做好了礼物,又偷偷地把这份礼物放在我的身旁,还偷偷地离开关上门不打扰我的休息。但我却感觉这个小兔子模型,如同千斤重一样放在我的手上。
我拿着小兔子模型去问两个孩子,你们为什么送给我这个小兔子呢?没想到孩子们却和我说, 「因为,想给妈妈你打气哦。妈妈,困难一定是暂时的。」
「困难一定是暂时的」,这也是创业中的我总给自己打气的一句话啊。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 我所有的一言一行,正深深的印刻在我两个孩子的头脑中。
从我决定创业之后,我做的每一件事,不管是遇到的好玩的、有趣的、迷茫或是挑战,都会毫不隐瞒地告诉孩子们。最开始,我之所以选择跟他们分享我的一切,并没有出于什么目的,就只是想分享而已。
但我后来越来越明白,孩子们都听到的。在他们的印象里,他们看到的,是我一直想努力做到的事情,我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意义感,我所经历的个人成长。
哪怕是我很累、很丧的时候,我也会坦诚告诉孩子,我想做的方向是什么,但是我现在遇到了什么问题,我想我可能需要点时间去想清楚一些事情。
不知不觉中,我突然发现我跟孩子之间已经彼此影响,并且 从最初相互依赖的陪伴,变成了彼此之间可以一起同行的伙伴。
如今,他们会在我伤心的时候给我打气,用他们的方式去表达鼓励;他们也会和我讨价还价,告诉我我会思考你的建议,但是你也要让我去试一试去解决问题;他们更会想要参与的更多,想看看那个让他们妈妈充满热情的梦想,到底怎么样的。
比如有时候Joshua会告诉我,他对我的课程产品有什么好的建议,弟弟会告诉我,这些课程产品他能不能听懂,他什么地方能懂,什么地方还是不明白……
我看到孩子们想要更走近我的生活和事业,并且想要迈出步伐,尝试往梦想成真的方向前进。
很多时候,我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 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也同样是在协助他们了解,我们为什么工作,我们为什么生活,我们为什么成长的真实意义。这是我们的使命感,更是我们的影响力。
我想,每个人生活中,总是会有很多难以忘怀的瞬间, 也许每一个瞬间都如此微小,但是凝聚起来,却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动力和依托。
它可能是身边的人一句不经意的对话,也可能是孩子充满稚气的一次表达,甚至可能是一个最朴实的故事、经历,或是分享。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我们与孩子相遇,然后彼此影响,共同成长。天下虽无不散之筵席,孩子也终会独立离开我们的牵挂,但这些所有的鼓励和回忆,都会反过来点缀我们的人生。
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刻,成为我们内心最深刻的转折点,让我们顿悟,让我们反思,让我们重新找到主张自己人生的契机。
这或许,也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给自己,给彼此, 最好的爱的传承 了。
END
我是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公众号 萌芽研究所BUD (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码字不易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
可以关注我
也可以点个赞哦